作為一個家離地鐵站兩站地的上班族,我是真正的剛需,沒有誰比我更有資格評價ofo和摩拜了。
從地鐵到家那短短的兩站地,我曾嘗試過五個方案,都不能完美地解決這個問題。這五個方案分別是:
1、如果坐公交車,需要35分鐘。小區(qū)前后門都有公交車到地鐵站,但無論從哪個門坐車,徒步到公交站+等車+坐車+走到地鐵站,都要這么久,甚至更久,因為會堵車,我曾經(jīng)花過50分鐘。
2、如果步行到地鐵,需要20分鐘,但我還要在地鐵上站1個小時,這對于成日背著電腦的我來說,不堪重負。
3、如果騎自行車到地鐵,需要15分鐘,但從家到地鐵站有個小坡,自行車爬坡累的很。
4、如果騎電動車到地鐵,需要15分鐘,但住樓房電池提上提下有些麻煩,而且冬天騎車很冷。
5、讓家人開車送到地鐵站,需要10分鐘,但這個比較受制于人。
這幾個方案我都嘗試過,綜合下來,最常用的還是騎電動車。但電動車要好好維護,否則哪次卡殼就完蛋了。有一次周一發(fā)現(xiàn)電動車胎壞了,我那時還沒買自行車,又懶得步行,跑到公交站發(fā)現(xiàn)十字路口堵成了停車場,天知道我有多抓狂。
說這么多,完全就是想說明,對于解決地鐵口到家或公司的接駁問題,我是多么的剛需,并且我相信,像我這樣的剛需很多很多。
ofo和摩拜上市后,我第一時間嘗試了它們。摩拜是最早用的,他家車多。但試過一次后,很久都沒再騎,因為太重了。
如果是平坦的路,摩拜騎起來剛剛好,但絕對快不起來。我親眼看到一個程序猿樣的男子騎起摩拜,也許是為了趕路,沒有坐在車鞍上,像中學生一樣站著騎,左一歪右一歪的,用身體的重量壓著騎,也沒見得多快。如果地面有坡度就更慘了。
創(chuàng)頭條也曾經(jīng)對創(chuàng)業(yè)條企業(yè)號的用戶進行過統(tǒng)計,使用過摩拜的企業(yè)號成員,有一半以上表示太沉。當初摩拜為了減少返修率,所以采用了扎實的材質,實心胎,沒有鏈條。目前看來故障車確實不多,我前后騎了有15輛摩拜,基本都完好無損,只遇到一輛車圈略微變形的。
但結實是優(yōu)點也是軟肋,因為體驗太差。如果打分的話,步行花的精力是10分,那騎摩拜花的精力(包括開鎖掃碼)是6分或7分,多少還是省些力氣。所以每次出門除非沒辦法,我還是會用摩拜。目測街上大部分人騎的還是摩拜。
ofo本身投放量就少,再加上我住的地方略偏,所以很晚才體驗到,但體驗過一次就上癮了,以后每次出門都到處找小黃車!
為啥?因為輕快,方便。
我第一次用它是從光華路SOHO到雙井地鐵站,從開鎖到到達目的地,用了才10分鐘,要知道這段路比我家到地鐵的那兩站地還麻煩。
當時剛騎上去,我就被它的輕快給驚訝到了,比捷安特都輕快,爬國貿(mào)橋洞下的斜坡幾乎不費力氣,我懷疑ofo公司統(tǒng)一用很好的技術整修了這些車。
從那以后我經(jīng)常騎ofo。可惜ofo目前只在人流十分集中的地方才有一些,其余的地方就是碰運氣。
ofo雖然好騎,但騎了不下20輛后,除了投放量少外,我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麻煩事:
1、不能自動還車,極易多扣費。ofo不像摩拜,鎖車后,手機軟件就自動停止計費。ofo一定要手動在軟件上選擇停止計費才可以,很不方便。我已經(jīng)多次被超額扣費,目測最近ofo上有了提醒。
2、不能定位自行車,找車難,容易丟。因為ofo是手動密碼鎖,像我們密碼行李箱上那種鎖,所以車子本身無法定位。打開軟件后,最多只能顯示附近有幾輛車,應該是根據(jù)最近的用車人停車時的位置判斷出來的。但遇到像我這樣總忘記還車的人,我用的車也顯示不出來了。位置是沒有的。
不能定位,還產(chǎn)生了另一種和“忘記還車”截然相反的情況,就是“提前還車”:解鎖后可以先騎一段很短的距離,80秒的強制騎行時間之后,就可以點擊結束,完成支付,然后關閉付費程序繼續(xù)騎車。只要手機不定位,你的密碼沒復位,就可以隨便騎。之前就聽說有許多人鉆這個空子。
每輛車密碼是固定的,密碼復位和鎖車全憑用車人自覺,我就遇到過一輛密碼沒復位的車。
但不能定位,車丟了也難以找回。想想北京偷車賊猖獗的情況,這一點讓人細思恐極。目前沒人知道ofo丟車率有多高,恐怕數(shù)量不小。
3、車子受損率較高。ofo性能十分穩(wěn)定,絕大部分都一樣的輕快好騎,但相對于摩拜的結實,ofo車子確實容易出問題:踏板壞了、氣不足了、鈴鐺沒有了、密碼鎖開不開,那次我還在街頭看到一輛車鞍被卸掉的禿頭車,一看就是有人存心弄壞的。不知道ofo是否統(tǒng)一回收維修,如果僅僅因為踏板問題就統(tǒng)一回收入庫,那就比較浪費人力了。
4、APP不穩(wěn)定。ofo的APP相當不穩(wěn)定,遇到過多次點“立刻用車”遲遲沒反應,或者表面上沒反應而內(nèi)部已經(jīng)在下一程序中輸入,或者閃退的情況,讓人懷疑ofo的工作態(tài)度。
綜合摩拜和ofo,目前以我的感覺來說,騎車體驗絕對是第一位的。而摩拜的車是特制的,短時間內(nèi)估計不會對車有根本的改造。但無論如何這是摩拜需要關注的一點。目前摩拜靠數(shù)量取勝,但ofo甚至別的牌子的公共自行車數(shù)量也足夠多以后呢?
(清華大學附近,路邊新投放了大量的易代步單車)
而共享單車的贏利問題也值得人懷疑,指望租車費太漫長了??垦航鹉兀Π莩杀緭?jù)說3000塊,押金299,單從制造成本來說,每輛車要背負10個人的押金才夠。ofo成本應該不超過五六百塊,押金99元,相對來說要好些。但想想ofo較高的折損率,兩家又差不了多少了。
雖然有這樣那樣的缺陷,但總體來看,共享單車發(fā)展到現(xiàn)在,走的是一個非常正常的過程。誰也不可能一開始就解決所有問題,現(xiàn)在共享單車在一定程度上,確確實實解決了部分百姓的出行問題,這就夠了。
但最后有一個問題不容忽視,就是國家政策。北京政府透露將繼續(xù)治理自行車道,并將增加公共自行車的數(shù)量。這里包含兩個信息,一個是自行車騎行者在北京處于絕對的弱勢。騎的越多,你發(fā)現(xiàn)越無奈:沒有一輛自行車道不被機動給占據(jù)的;機動車不讓自行車;電動車逆行嚴重,尤其是送外賣的電動車,體型龐大,橫沖直撞。但至于國家多久能治理好就難說了,機動車和行人安全意識都是個長期的問題。所以共享單車擴展的天花板有多高,和基建、交通有很大關系。
另一個信息是,國家公共自行車數(shù)量增加了,對于摩拜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因為畢竟國家一聲令下,共享單車們都得消失?;蛘邍彝ㄟ^政府投放公共自行車來擴大單車出行的影響力,使更多的人能接受共享單車,也未可知。
不過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只坐收漁翁之利就可以了。
本文首發(fā)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作者馬慧敏,郵箱mahuimin@startup-partner.com。思達派系創(chuàng)頭條(Ctoutiao.com)旗下智庫,專注成為創(chuàng)業(yè)者Startup的成長合伙人Partn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