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杠桿游戲(ZhangYinyin0903)。
最近有朋友接二連三地買房,一邊提著現(xiàn)金付首付,另一邊對著杠桿游戲吐槽:窮?。?/span>第一套房每月還貸1萬出頭,第二套還貸大幾千,加上養(yǎng)娃的各項開支,即使是在遍地黃金的帝都北京,其實還真不容易。
大家平時關心得最多的往往是北上廣深、杭州、廈門這些房價收入比極高的城市。
但其實,不是所有的大城市房價都貴,比如重慶、長沙、成都、青島、大連等大城市的房價就比較理性,年輕人如果去這些城市居住、買房,性價比就高得多。
最近,房地產大數(shù)據(jù)公司諸葛找房發(fā)布了最新百城房價收入比報告,或可作為參考,杠桿游戲今天就和各位桿友們分享下。
1 ?百城房價收入比:深圳廈門北京前三,鞍山墊底
對于房價收入比,相信桿友們都不陌生,是指住房價格與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其通常是國際通行的考量一個國家或地區(qū)是否存在房地產泡沫的重要數(shù)據(jù),同時也是個具有較大爭議的指標。
先看數(shù)據(jù):
需要說明的是,諸葛找房的房價收入比計算公式為(城市二手住宅掛牌價*城市房屋平均面積)/(城鎮(zhèn)居民收入*2.8)。
從上圖可以看到,第一梯隊20以上城市有6座,分別是深圳(35.9)、廈門(33.21)、北京(31.23)、三亞(29.62)、上海(26.07)、福州(23.02)。
和傳統(tǒng)印象中城市越大買房壓力越大不同,這6座城市里既有一線城市北上深,也有二線城市廈門福州,更有三線城市三亞。
網紅壓力城市杭州屈居第7位,房價收入比為19.63,話說回來,相比福州、三亞等,杭州工資確實不低。
三亞位列前茅也有其特殊性,作為國內最熱點的濱海旅游城市,自然受到候鳥人群、投資者們的青睞,加上高層賦予海南的一系列重大利好,房價沒辦法不高。
分區(qū)間來看,100座城市中,房價收入比在9-12的城市數(shù)量最多,為38座, 6以下的僅有鞍山一座城市。
2? ?東部包攬TOP10,西部西安購房壓力最大
分區(qū)域來看,從上圖可以看到,百城收入比排名里,前十位被東部包攬。直到第14位時才出現(xiàn)了第一座內陸城市:西安。
這兩年西安的人口及房價變化,杠桿游戲看在眼里,隔三差五就因此上新聞,名副其實的網紅城市。
就在前幾天,西安才剛剛發(fā)布了購房新政,進一步收緊調控。其通知稱:非西安市戶籍居民家庭在西安市住房限購區(qū)域范圍內無住房且能夠提供5年以上(含5年)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證明的,方可購買1套商品住房或二手住房。
通知還要求將臨潼區(qū)納入住房限購范圍,嚴格執(zhí)行西安市住房限購政策。可以說很嚴格了,對標北京的節(jié)奏。
從這一次的通知里,我們大概也能讀出西安近期房價上漲的推手:外來人口,還有一部分借落戶利好炒作的投機分子。
就在6月18日,由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5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統(tǒng)計中,西安再次領漲全國,而且已連續(xù)6個月領漲。
3? ?房價收入比區(qū)域分化明顯
具體到各經濟圈,房價收入比呈現(xiàn)較大分化。
從上圖可以看到,海峽經濟圈雖然只有4座城市,但其房價收入比高居區(qū)域榜首。海峽經濟圈房價收入比為20.10。
曾有廈門和福州的朋友向我吐槽他們城市的房價,說拿著買白菜的工資,買著白粉價格的房子。杠桿游戲曾分析過廈門,其土地供應整體不多,加上外來人口持續(xù)流入,在福建的特殊地位,房價不得不高。
緊隨其后的是珠三角經濟圈,房價收入比以15.78位居第二。長三角經濟圈房價收入比為13.11,位列第三;后面依次是黃渤海經濟圈、中部城市、西南城市、西北城市、東北城市。
如果說房價收入比和該城市買房壓力成正比,是否意味著海峽經濟圈的桿友買房壓力最大,東北的桿友買房壓力最小?
另外2018年城市GDP過萬億的城市中,絕大部分房價收入比都不低,值得注意的是長沙和重慶。
長沙作為中部省會城市,GDP規(guī)模早已過萬億,但其房價收入比卻在GDP過萬億城市中位居末位,僅為8.52。
最近長沙打擊炒房也厲害,限購政策全年升級,嚴控房價上漲,長沙人民真是幸福啊。
另外重慶作為直轄市GDP位居第5,掛牌價不超1.5萬元/平方米,房價收入比以12.72位居第13。可見GDP過萬億城市中重慶是購房壓力相對較小的城市。
4 ??房價收入比真的能反映買房壓力嗎?
如杠桿游戲文初所說,房價收入比是目前常用的,衡量一個國家房價是否合理的指標。但也有很多人指出,其衡量標準不夠全面客觀。
畢竟中外情況不同,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階段也不同。
比如,計算公式中的城鎮(zhèn)居民收入,因為城鎮(zhèn)居民收入并不能徹底反映一個家庭的真實收入。
同時買房是買未來,不能簡單拿當下的收入來說。
另外我國買房動用幾個錢包也是家常便飯,單以政府統(tǒng)計的工資收入來衡量房價收入比,其實并不嚴謹。
另一方面,市場供求關系、不同發(fā)展階段市場發(fā)展?jié)摿?、財富分配平衡度等因素也會深刻影響房價。比如一二線城市的購房主力往往不是上班族,而是處在財富分配頂層的那一小部分人。
把這些因素統(tǒng)統(tǒng)結合起來,或許更能全面客觀評估一個國家和地區(qū)房地產市場和房價合理性。但這樣的話又會復雜得多。
僅看房價收入比,多少也反映了我國房地產情況的一個側面。
但壓力應該不會更大了。房地產進入新周期,城鎮(zhèn)化、改善型需求等成為以后房地產增長的引擎,樓市整體趨于平穩(wěn)。不過,都市圈時代,結構內部分化或將越來越明顯。
本文來源:杠桿游戲
注:本公眾號轉載文章僅用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業(yè)用途。如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后臺聯(lián)絡授權或議定合作,我們會按照版權法規(guī)定第一時間為您妥善處理。
————————————
微信編輯:一米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