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探客Tanker,作者丨王穎,編輯丨蛋總
在童話故事里,白雪公主的后媽每天都要問問魔鏡:“誰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在古書典籍中,也從不缺乏對美人的贊美與描述。由古至今,“變美”可能是很多女性一生都在研究的課題。
如今,隨著整個社會的審美要求越來越高,容貌都成為了一種“焦慮”,這種焦慮在女性身上的體現(xiàn)尤為明顯。為了緩解這些焦慮,各種各樣的美容護膚手段都涌現(xiàn)了出來,各種高科技的美容儀器也開始出現(xiàn)。
現(xiàn)在,“問問魔鏡如何變美”這件事似乎真的可以實現(xiàn)了——人們隨意走進一家美妝店,就能看到可供虛擬試妝的智能鏡,幾乎每家美容院都有智能美容儀,淘寶“AR淘”測膚功能可根據(jù)人們的皮膚狀態(tài)提供不同功效的產品……
那么,AI護膚這件事究竟靠不靠譜?AI能適用于“千人千面”的美妝行業(yè)嗎?
目前,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AI美妝護膚基本都是通過拍照采集信息,然后系統(tǒng)通過我們的膚色、膚質、臉型等推薦適合的產品。但這種基礎的手段比較容易產生誤差,照片的拍攝也可能受到多種原因呈現(xiàn)出不同的效果。
更加智能化的還有美容院,這些美容機構會使用大量的皮膚檢測儀器和個性化定制系統(tǒng)來提高運營效率以及提升消費者體驗。
“第一次進店的顧客都會先做一個皮膚檢測,看一下你的皮膚狀況,然后根據(jù)個人情況定制項目?!蹦趁廊菰航哟藛T告訴「探客Tanker」。
除了這些以外,很多美妝品牌也都推出了自己的定制AI解決方案,比如日本美妝巨頭Pola Orbis Holdings日前就與生物醫(yī)藥解決方案提供商SBX合作,將研發(fā)“觸感制作型AI”,希望消費者能通過AI體驗到美妝護膚產品在真實使用中的感覺。
據(jù)「探客Tanker」了解,已經有了落地應用的還包括資生堂的定制護膚系統(tǒng)、旁氏的皮膚診斷工具等等。這些技術包含了圖像處理和機器學習等,將消費者的臉部照片及護膚品配方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處理,提供針對性的美容護膚方案。
不止線下美妝店、美容院和美妝品牌開始嘗試使用AI設備,電商平臺也出現(xiàn)了AI分析、AR試妝等功能,如淘寶的“AR淘”甚至直接能通過拍照檢測皮膚和試妝推薦適合的美妝護膚產品。
圖 / 手機淘寶
不過,與線下店的AI試妝設備類似,通過拍照分析消費者的皮膚狀況會有不夠精準的情況出現(xiàn),比如它識別出你是干性皮膚,但其實你是中性皮膚。
確實,護膚和化妝是“強個性化”的服務,每個人的膚色、膚質、年齡等都不同,AI要根據(jù)每個人的情況制定出個性化的方案是非常有難度的,這需要大量的數(shù)據(jù)作支撐。
而且,對于美妝護膚的個人信息獲取也存在一定難度。AI究竟適不適合應用于美妝行業(yè)?消費者是否會為其買單?
“我平時不怎么會護膚也不怎么會化妝,第一次去美容院的時候他們給我做了測試,說我缺水比較嚴重,還需要淡斑,后面就給我推薦了幾個項目,我個人的感受就是護膚的過程是比較享受的,很舒服,但是效果不是立竿見影的,所以對于AI是不是真的有用還是持懷疑態(tài)度。”體驗過智能皮膚檢測儀的消費者王女士對「探客Tanker」說。
有業(yè)內人士向「探客Tanker」表示,AI技術走進美妝護膚行業(yè)是一個既定趨勢,畢竟AI系統(tǒng)可通過智能檢測、大數(shù)據(jù)分析、挖掘技術等,提供智能化、動態(tài)化、個性化的護膚美妝方案,有助于整個行業(yè)的產品研發(fā)、用戶研究、營銷策略等方面向更科學、更嚴謹和更高效的方向發(fā)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圖像識別和人臉識別算法領域領先的曠視科技也推出了基于Face++平臺的線上虛擬試妝解決方案,有了頂尖AI公司的入局,AI美妝未來的專業(yè)化程度和智能水平會越來越高。
數(shù)據(jù)顯示,2019年我國美妝行業(yè)市場規(guī)模已突破4000億元,2022年有望達到5000億元,美妝行業(yè)的市場潛力巨大,這也激發(fā)了各大美妝護膚品牌積極拓展智能市場的腳步。
同時,由于居民消費升級和審美要求的提高,消費者在“變美”這件事上的支出也在持續(xù)增加,尤其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對美妝護膚產品的需求越來越高,AI試妝這種形式也很受年輕人歡迎。
“買之前就可以看到產品用在臉上的效果,像口紅這種當然是試多少也不嫌多了,AI試妝挺方便的,尤其線上(試妝)的更好,直接導致我們‘剁手’的效率更高了,但是錢包也更癟了哈哈?!笔褂眠^電商平臺AI試妝功能的李女士對「探客Tanker」說。
圖 / 線下美妝店的虛擬試妝
如今,“定制化”的概念深入人心,在消費者更注重體驗的時代,能提供針對性的服務,定制化的方案就能吸引更多用戶。這種定制服務不止能為消費者提供更精準的服務,也能讓其心理得到一定滿足,從而雙重提升消費者的使用體驗。
再加上當前AI技術持續(xù)升級迭代并在國內全面落地,應用在教育、金融、安防各個行業(yè),為人們的社會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這些服務中更多的仍是基礎的社會性服務,比如銀行的人臉信息識別、小區(qū)的安全防護、學生多渠道學習的方式等等。
而美妝護膚與這些應用都不同,它純屬于“消費”產品,是家庭開支中被劃在“享樂”一欄中的消費項目,如何讓AI在美妝護膚中成為剛需,讓消費者接受甚至因此產生更大的消費支出,這是AI在美妝護膚行業(yè)落地時尤其要考慮的問題。
客觀來看,越來越豐富的銷售渠道和營銷模式,加上美妝產品和服務的智能化,使得美妝護膚產品的銷量持續(xù)提高。
對于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年輕人來說,美妝護膚產品已經屬于日常消費了,而且隨著電商直播等線上銷售模式的增多,年輕人購買美妝護膚和美容儀等產品的銷量也居高不下,這也成為美妝護膚行業(yè)的市場規(guī)模逐步擴大并采用AI技術進行升級的重要前提。
以家用美容儀為例,作為近年來最受熱捧的護膚儀器,美容儀被認為是“智能護膚產品”,多利用紅光、藍光并采用多級射頻技術,用多個磁頭釋放能量等等,宣稱可實現(xiàn)“激活膠原蛋白、緊致提拉、收縮毛孔、補水嫩膚、眼部護理”等功能,價格在數(shù)千元到萬元不等。
而受益于年輕消費者的消費升級和對顏值的日益重視,美容儀迅速成為愛美人士的“必備好物”。在小紅書App搜索“美容儀”,就會出現(xiàn)大量相關筆記及商品,王子文、張雨綺、張韶涵、趙露思等明星也分享過自己使用的美容儀。
圖 / 小紅書搜索美容儀相關頁面
據(jù)智研咨詢發(fā)布的《2020-2026年中國美容儀行業(yè)市場規(guī)模調研及發(fā)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2014-2019年中國美容儀需求量從131萬臺增長至655.2萬臺,復合增長率高達37.79%,預計2021年中國家用美容儀市場規(guī)模將接近100億元。
由此可見,在“變美”這件事上,愛美人士可能是“不計成本”地投入,永遠在追求“更高效地變美”,價格也不再是消費者首要關注的重點,只要產品有效果就會有人買單,家用美容儀市場的極速發(fā)展便是最佳例子之一。
此外,數(shù)字化的營銷模式和AI試妝等功能也讓疫情期間美妝護膚產品的線上線下銷售穩(wěn)步恢復。尤其在各大電商平臺上的AI試妝功能,可直接為用戶推薦相應功效的產品鏈接,轉化鏈路變得更短也更高效,從用戶“AI測臉”到完成下單,不過短短幾分鐘。
在美容院方面,AI的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在我國,護膚是一個消費行為,而不是醫(yī)療行為,因此很多皮膚有問題的人很少會到醫(yī)院進行皮膚治療,更多的是選擇到美容院進行修復,比如很多美容院推出的祛痘、祛斑項目。
從一定程度上看,AI的應用對于這類皮膚治療有很好的效果,可以幫助美容院了解消費者的情況,更理智客觀地分析皮膚的“病因”,提出更有效的治療建議。
對于美容院依靠智能儀器檢測出的“皮膚深層問題”,目前我們還無法判斷實際的效果究竟如何。但新技術的出現(xiàn)對于一個行業(yè)的發(fā)展無疑是利大于弊的,在AI技術已經逐漸成熟并在各行各業(yè)都有成功案例的今天,也許美妝護膚也會有更好的應用表現(xiàn)。
當線上購買不能體驗上妝效果時,“虛擬試妝”便出現(xiàn)了;當“虛擬試妝”無法感受化妝品的質感時,“觸感制作型AI”的研發(fā)就被提上了日程。未來,當有更多美妝護膚需求出現(xiàn)的時候,相信會有更智能化、更人性化的技術手段應用。
隨著智能化的浪潮襲來,美妝護膚也正迎來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美妝品牌也像其他傳統(tǒng)企業(yè)一樣,面臨著智能化轉型的需求。
事實上,無論美妝護膚行業(yè)如何變化發(fā)展,最根本的立足點是要尊重每個人追求美的權利,行業(yè)不能刻意助推“容貌焦慮”的發(fā)展或定義某種美的形態(tài)。需知,美丑不該成為人生中的焦慮,美的表現(xiàn)形式是各異的而不能被統(tǒng)一的標準所框定,畢竟“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希望人們都能成為心中最美的自己,更可以擁有自己定義“美”的自信,享受變美的過程,而不必如白雪公主的后媽那般,焦慮又執(zhí)著地追問魔鏡:誰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fā)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fā)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fā)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fā)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fā)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fā)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