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
某網站因開設交易專區(qū),提供微信賬號買賣、微信輔助注冊、輔助解封等服務,被判賠百萬。
近日,騰訊將某網站運營公司訴至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法院一審判決該公司構成不正當競爭,賠償騰訊109萬元。判決后,雙方均未上訴,目前該案已生效。
當前,國家正出臺一系列規(guī)范政策加強對賬號運營亂象的監(jiān)管。針對違法違規(guī)賬號“轉世”、惡意營銷等亂象,國家網信辦的“清朗·互聯(lián)網用戶賬號運營亂象專項整治行動”正在進行中。
某網絡科技公司是某網站的經營者。該網站設有微信賬號買賣、微信輔助注冊、微信輔助解封等交易專區(qū)。交易專區(qū)里包含大量微信買賣信息,例如:“國內15-30天實名微信號!10個起拍”“大量出VX號”等。
騰訊認為,該公司的行為嚴重影響微信的正常運營,破壞平臺健康生態(tài)。故訴請法院判令被告某網絡科技公司立即停止不正當競爭行為,在其官方網站首頁顯著位置發(fā)布消除影響的公開聲明,同時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支出210萬元。
法院認為,被告某網絡科技公司所實施的行為,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及行業(yè)內公認的商業(yè)道德,擾亂了互聯(lián)網行業(yè)市場競爭秩序?!段⑿刨~號個人使用規(guī)范》《騰訊微信軟件許可及服務協(xié)議》中明確規(guī)定,微信賬號的所有權歸騰訊公司所有,初始申請注冊人僅獲得使用權,使用權也僅屬于初始申請注冊人,其不得贈與、借用、租用、轉讓或售賣微信賬號或者以其他方式許可非初始申請注冊人使用微信賬號。被告所實施的行為,違反了該項規(guī)范,對互聯(lián)網行業(yè)平臺經營者通過合法經營和規(guī)范管理獲得競爭優(yōu)勢的行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產生負面影響。
同時,被告所實施的行為,損害了騰訊公司和微信用戶的合法權益。該行為破壞了騰訊公司對其運營的“微信”產品的管理規(guī)則,會對原告的商業(yè)信譽產生不利影響,增加騰訊公司的管理成本和微信用戶的使用風險,危害信息安全。因此,被告某網絡科技公司所實施的行為對騰訊公司構成不正當競爭。
鑒于被告某網絡科技公司在2021年3月2日,即本案第一次庭審之日,已停止原告在本案中主張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綜合考慮原告的知名度,被告不正當競爭行為實施期間,情節(jié)、損害后果及獲利情況,法院判決:被告某網絡科技公司賠償騰訊公司經濟損失100萬元及維權支出的合理費用9萬元;在其網站首頁刊登聲明以消除影響。
隨著網絡通訊的普及,微信被賦予了通訊、支付等功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少便利,然而,一些人卻做起了買賣微信號的生意,殊不知已觸犯了法律。
安徽普法報道,2019年2月,林某伙同黃某通過微信、QQ等通訊工具,向他人購買實名微信號再加價出售賺取差價,共向他人出售微信號226個,違法所得共計人民幣3萬余元。最終,林某、黃某二人受到刑事處罰,被判決有期徒刑1年,并處罰金。
安徽東至縣消息,韓某某通過自動出售賬號并自動收款的軟件,從多處共計購買7萬多個微信號和5千多個QQ號,共花費100萬余元。再次通過該軟件,出售7萬多個微信號、4千多個QQ號,共收取下家購買賬號款108萬余元,獲利7.9萬余元,于2020年6月5日在家中被捕。東至縣法院法院一審判決,韓某某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韓某某的違法所得予以追繳,上繳國庫。
湖南石鼓區(qū)消息,陽某某又通過加微信群、網上發(fā)廣告等途徑,從他人手中購得大量實名認證的微信號。收購來后,他會先登錄這些賬號,根據使用年限、次數(shù)、朋友圈發(fā)布情況、微信支付活躍程度等做好信息登記和價格表,再打包賣給其他下家。2020年10月,陽某某被民警抓獲。石鼓區(qū)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陽某某通過微信群非法收購他人實名認證的微信號,并加價轉賣獲利二十余萬元,其行為已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違法所得達到五萬元以上,屬情節(jié)特別嚴重。同時被告人陽某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損害了不特定社會公眾利益,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綜上,法院判處陽某某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三十萬元,在國家級新聞媒體上對其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公開賠禮道歉。
對于買賣微信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早有明確。
針對買賣微信賬號的行為,微信表示,微信安全團隊執(zhí)行的“死水行動”項目便旨在削減黑產養(yǎng)號的絕對數(shù)量,包括構建用戶畫像體系,研發(fā)無監(jiān)督異常聚類檢測算法、外掛檢測和客戶端保護體系,攔截惡意注冊賬號,追蹤賬號可疑行徑等。
曾有媒體報道,被買賣的微信號根據使用時間長短不同分為全新、滿月、一年等微信號,根據所屬區(qū)域分為國內、國外微信號,根據功能分為直登、實名、站街微信號
那么買來的微信號到底被用來干什么呢?
網上最初出現(xiàn)買賣個人微信賬號時,大多是營銷公司為了制造虛假點擊量,購買大量個人微信號。如今,個人微信號的買賣延伸到“可實名”“可交易”“可搜索附近的人”等,而這些購買來的微信號大多被用來微信賭博、詐騙、微信資源售賣、仙人跳、公眾號刷量、洗錢等。
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向媒體透露,利用微信建群,拉人玩微信紅包踩雷等項目,莊家坐收暴利。“但是,微信對此監(jiān)控日嚴,很多微信賬號舉報很容易被封。所以那些莊家為了持續(xù)賺錢,自然需要大量微信號來收錢。”
有些用戶售賣色情小視頻、侵權電影等,為了規(guī)避風險,也會購買大量微信號常常更換?!罢乙惶着颂讏D,如學生、護士、少婦等等,每天發(fā)布心情、美圖,精心維護朋友圈,然后利用站街軟件定位到人流密集的地方,而后騙紅包、招嫖均可?!敝槿诉@樣說。
有些用戶購買微信號給公眾號文章增加閱讀量,給朋友圈點贊,以及為活動投票等。還有熱衷于薅羊毛的人,也需要大量微信號來領取小優(yōu)惠。
此外,還有一些不法分子看中了這微信號的支付功能。廣東省佛山市公安局民警李國昊表示,用于洗錢,比如說受害者的錢、被詐騙的贓款,去到嫌疑人這里,需要用到一大批帶有支付功能的微信號,把這個錢洗白,嫌疑人才敢用這個錢。?這些不法分子之所以敢利用“微信”進行違法犯罪活動,是因為微信號是買來的,他們在盜用他人信息規(guī)避網絡實名制,逃避法律的制裁。?
同樣是為了規(guī)避風險,也有部分犯罪分子會購買他人的微信號用于實施詐騙。近幾年,倒賣微信號及背后的詐騙案例屢見不鮮。
比如,2018年5月,甘肅省定西市公安局破獲一起以“添加微信好友賣茶葉”為幌子的特大新型網絡詐騙案,抓獲犯罪嫌疑人79人,僅甘肅省涉案金額達211萬余元。警方查明,犯罪團伙通過非法購買微信賬號,由專門的營銷員采用美女圖片做微信頭像利用軟件批量添加好友,騙取網友信任后,通過以次充好給受害者郵寄劣質茶葉來謀取高額利益。
同年6月,廣東省惠州市警方也打掉了一個利用微信以“賣茶女”身份詐騙的團伙。當?shù)鼐綋v毀6個主要活動窩點,抓獲犯罪嫌疑人296名,刑拘犯罪嫌疑人239名。據警方統(tǒng)計,該案涉案金額達上億元人民幣,受害人數(shù)在3000人以上。
其實社交媒體上“出售微信號”本身也存在騙局。不少求購者事后曬出聊天截圖和商家賬號稱,在網上求購微信號,添加商家賬號轉賬后被對方拉黑。這些受害者的被騙金額從10多元到上百元不等。
2018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對外發(fā)布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司法大數(shù)據,數(shù)據顯示,2017年全國已結一審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量較2016年上升70.34%。2017年,通過網絡手段進行詐騙的案件增幅顯著,其中通過改號軟件、微信進行詐騙的案件增幅超2倍。
買賣微信號行為為何日益泛濫?
西南政法大學教授張力分析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不法分子可以通過微信賬號刷公眾號閱讀流量、邀請好友賺紅包、發(fā)布低俗色情等違法違規(guī)內容,以及開設網上賭場等謀取非法利益;另一方面,用戶抱著“微信號放著也是放著,不如賺錢”的僥幸心理,以及對出售賬號所引發(fā)法律風險的意識淡薄。
(鈦媒體APP編輯郭虹妘綜合自21世紀經濟報道、澎湃新聞、今晚報等)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fā)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fā)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fā)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fā)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fā)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fā)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