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首席商業(yè)評論
國慶檔競爭落幕,《長津湖》顯然成最佳玩家。
截至10月19日晚,《長津湖》累計票房突破50億元人民幣,累計觀影人次突破一億。超過了此前的《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等,創(chuàng)下了博納影業(yè)主旋律電影的票房新高,甚至在全球市場上成為戰(zhàn)爭題材電影的票房TOP。
據Box Office Mojo數據分析,2021年全球票房冠軍仍是《你好,李煥英》,《長津湖》以7.69億美元位居全球年度票房亞軍,距離《你好,李煥英》約有0.53億美元的差距。而中國票房數據來看《長津湖》以微弱票房之差取得了總榜第三的好成績。
與此同時,不僅票房走勢大好,在口碑熱度上《長津湖》同樣賺足了眼球。平均每幾億票房增幅都會上次熱搜,據不完全統(tǒng)計,上映前后至今與《長津湖》相關的話題詞條破百。
這樣的成績不論是從口碑還是票房上都將曾經備受國人熱捧的大熱門《速度與激情9》遠遠甩在了身后?!端俣扰c激情9》國內口碑票房的斷崖式雙跳水,以及《戰(zhàn)狼》、《你好李煥英》、《長津湖》等國產電影票房的不斷刷新,是否也預示著國產電影在中國電影行業(yè)迎來新格局?
2009年,《阿凡達》的全球大爆,加速了中國電影市場的高速發(fā)展,尤其是2009-2015年期間,彼時全國分賬票房從2009年的62億元一路飆升至2015年的441億元,6年漲6倍,復合增速高達38.6%。
同時,在北美及歐洲票房趨近飽和之際,好萊塢對中國市場開始了長達十年的發(fā)力,中美電影業(yè)一度難舍難分。一直到2018年國家電影局接管中國電影后,這一趨勢才被中斷,國產電影也迎來了屬于自己的大爆發(fā)期。
從被好萊塢大片占領心智,到國產電影成績搶奪國人眼球,中國電影到底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產量、效果往往跟著需求走,我們不妨從國人對于電影的需求來揭示國產電影逐步奪回中國電影受眾眼球的原因所在,來看看十年電影史,觀眾的口味到底變在了哪里。
2012年《泰囧》的票房奇跡開啟了中國小成本喜劇電影的大熱門局勢。一部3000萬的賀歲喜劇在上映21天后,就以超過3000萬人次觀影的成績跨過了10億元大關,成為2012年度票房冠軍。
《泰囧》的成功,不僅給中小成本的電影打了一針強心劑,更讓喜劇題材成為國產電影的主流題材。
《泰囧》劇照
數據顯示,2000年至今共上映喜劇電影600多部,其中票房超過100萬的喜劇電影350部左右,2012-2016連續(xù)五年間,國產片票房冠軍均由喜劇電影摘得,喜劇單片票房紀錄已從世紀初的3000余萬迅速攀升至33億多元,實現了100倍的增長。
2017年新上映國產電影供需指數(人次占比/場次占比)顯示,喜劇電影供應量為14%,高于動作、奇幻上映部數占比之和。
而近十年中取得過璀璨成績的“小妞電影”、“青春題材”也都是以小成本組合討巧題材來進行以小博大的。
比如《失戀三十三天》、《滾蛋吧腫瘤君》都是低成本高回報的典范。而《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女孩》、《匆匆那年》等青春電影也一度取得過不凡的成績。
小成本電影的成功,從某種程度上也反應了電影的根源在于社會文化的映射與反饋。
在一票大制作的好萊塢大片擠壓下,國產小成本電影看起來生長空間很小,但實事卻是它們往往更能刺激到中國觀影受眾的生活和情感需求。
小成本討巧電影如一縷春風入局,以文化共情優(yōu)勢,從觀眾爽點(喜?。┖屯袋c(青春題材)共鳴為主出發(fā)點,撕開了國產電影的大勢之門。
除此之外,經濟的發(fā)展、審美的提高,國人更注重自我意識的感受。對于文化差異極大的舶來品等電影共情感不再那么強,對于漫威等炫技大制作大片產生了審美疲力。
觀眾對中國故事的需要,小成本討巧題材類的電影的出現,恰恰是創(chuàng)作者對社會心理的準確把握和對文化消費習慣的及時回應。
除去從國民內心需求講故事外,近十年,從影視行業(yè)到電影產業(yè),甚至到廣告、營銷,都可以說是一個IP發(fā)展最快速的十年。
從2014的《古劍奇譚》到2015的《花千骨》、《何以笙簫默》,IP元年正式開啟,這一年就開始搶占IP的巨頭,大部分都在接下來的日子里躺著享受了一段IP紅利的日子。
而電影產業(yè)也沒有閑著,很多從業(yè)者意識到IP效應的力量,雖然IP改編翻拍上大熒屏的效果并沒有達到預期,但不影響資本對于IP的熱愛,很多人開啟了自主創(chuàng)作的IP開發(fā)營銷之旅。其中最成功的莫過于陳思誠與他的唐探宇宙了。
2015年《唐人街探案》橫空出世,上映首日票房成功破億,之后又以2.82億的成績成為元旦檔票房冠軍。截至2016年1月11日《唐人街探案》保持住了上映第11天仍然站穩(wěn)全國票房第二大賣座片的位置,排片占比也處于第二位,達到13.6%,11天里全國累計票房達到6.33億元。截止1月30日,上映一個月全國票房突破8億。最終中國內地票房數據達8.23億。
這對于當時的票房大盤來說,已經是非常驚人的成績了。隨后每年春節(jié)檔我們都不難看到《唐人街探案》的影子,票房屢刷新高,熱度也持續(xù)不跌。與此同時,陳思誠還借助《唐人街探案》的IP進行了新秀培養(yǎng)、影視劇改編等一系列的操作,可以說是賺了個金缽滿盆。
《唐人街探案3》劇照
目前來看,雖然IP賣價水漲船高、紅利見頂,IP經濟泡沫的消亡也讓不少大手筆投身泛娛樂IP的公司元氣大傷。
但大浪淘沙后的IP市場或許才是真正的發(fā)展開始,脫去水分的IP經濟雖不再是屢試屢成功的財富密碼,但某種程度上卻仍是一種效益保障,在流量為王的時代里,能最直觀獲取粉絲紅利的IP效應,早就成為了宣發(fā)與變現上的一種常見套路。
往前數十年,電影圈還是在討論“商業(yè)”和“藝術”如何融合取舍的時代,但如今,隨著越來越多電影節(jié)的影響力變大,越來越多的非主流文藝片正在擺脫“非”字被大眾所看見。
《路邊野餐》、《地球最后的夜晚》、《大象席地而坐》等影片在行業(yè)內外被廣泛提及討論,尤其是《地球最后的夜晚》,作為首部沖擊院線提前四預售過億的文藝片。
是非常具有里程碑的一刻,它預示著中國電影產業(yè)中文藝片的影響力已經不同往日,而“畢贛”、“婁燁”、“胡波”等導演的出圈,也反應了中國電影受眾審美需求的提高以及對于個人意志更強烈關注。
其實文藝片的主流化并非不可預測,隨著Z世代人群入局,不論是文娛產業(yè)還是新消費產業(yè),“獨特”、“有深度”、“自我發(fā)現”等字眼都在不斷的“被主流”,這一點,在電影產業(yè)尤為明顯,婁燁、胡波等文藝片導演個人效應、影響力的提高也對此有所佐證。
與此同時,市場開化、電影行業(yè)被曬在陽光下,新導演、新思想、新流派正在被期待,中國電影創(chuàng)作迎來了土壤肥沃的新時代。
《長津湖》的火爆,讓不少人重燃對中國電影行業(yè)的信心。如果從全年總票房來看,電影產業(yè)局勢并不容樂觀。截至10月7日,2021年總票房為392.6億元,較2020年同期120億元增幅超2倍,但只有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7成的票房水平。
2020年1月24日,因為疫情緣故,全國影院暫停營業(yè),大熒屏發(fā)展出現了長達7個月的停滯,隨后由于疫情的反復,直到年底,電影業(yè)的排片及上座率才逐步回歸正常水準。
產業(yè)低迷、票房暴跌、產業(yè)復興后的一度“片慌”等狀況將2020中國電影產業(yè)折騰了個“七葷八素”。2020年國慶檔之前,只有《八佰》一枝獨秀。
《八佰》劇照
但與此同時,《八佰》的成績,也為整個國產電影格局帶來了微妙的變化,從《湄公河行動》到《戰(zhàn)狼2》的口碑票房雙炸裂,其實主旋律電影已經被行業(yè)所熱捧,但《八佰》在特殊局勢下的成功,更是為主旋律電影的發(fā)展添了一大筆柴!
作為2020年年度票房冠軍,《八佰》以31.09億的票房占據了全年總票房的15%。相比之下,2019年的票房冠軍《哪吒魔童降世》和2018年的票房冠軍《紅海行動》,均沒有超過當年總票房的8%。
《八佰》、《我和我的家鄉(xiāng)》、《金剛川》、《奪冠》、《緊急救援》等五部主旋律影片的票房,占到了2020全年票房的41%。
這也使得主旋律電影成為疫情期間電影公司抱團取暖的香餑餑。而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國民集體榮譽感和凝聚力的隨之提高也預示著主旋律電影未來的發(fā)展依舊會是大勢。
疫情之后,全球電影產業(yè)深受重創(chuàng),而隨著中國今年國慶檔的火熱,令2021年內地電影票房時隔一年再一次沖過了400億。短時間來看,中國電影產業(yè)局勢回暖,但中國電影院的普及率和下沉度仍舊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
一線城市觀影人次趨于飽和,四五線城市拓展緩慢。而受疫情影響,產業(yè)復蘇后急需大量優(yōu)質內容作支撐,以免造成長期“片荒”局勢。中國電影產業(yè)的發(fā)展依舊不容樂觀。
同時,從2010年到2015年的產業(yè)激增到如今中國電影產業(yè)的穩(wěn)健發(fā)展,大浪淘沙時期已過,中國電影市場日趨成熟,國產電影在中國觀影受眾的心智占領上日漸趨高。疫情之后,市場的冷卻之下內容將被持續(xù)沉淀深耕,未來更優(yōu)質內容才會更被觀眾買單。這對于國產電影來說不失為一次自我深耕的好機遇。
我們期待國產電影能夠突破僵局,更多元化、更去頭部化、更優(yōu)質的枝繁葉茂的去發(fā)展。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fā)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fā)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fā)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fā)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fā)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fā)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