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5日,騰訊WE大會在北京展覽館舉行。這場聚集了物理學家、圖靈獎得主、未來學家、神經(jīng)學教授、癌癥和干細胞研究科學家和科幻小說家的WE大會,思考的是未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后的未來。
WE大會已經(jīng)成了騰訊連接未來的重要節(jié)點。11月4日,在騰訊與施普林格·自然集團戰(zhàn)略合作簽約儀式上,騰訊集團副總裁程武上說:“在WE大會上不斷涌出的超前認知,正讓WE大會成為科技創(chuàng)新的重要方向標。我們關(guān)注的不是當下最熱門的話題,而是未來幾年可能影響人類的重要命題?!?/p>
程武在接受虎嗅采訪時,談到騰訊投入大量人力、財力舉辦這樣一場大會的初衷時說:“騰訊的管理團隊一直講過一句話,企業(yè)越大,責任也越大。有一些商業(yè)活動,我們更多的是用直接的商業(yè)回報來考量,但是像我們和自然這樣的科學合作伙伴一起做的基礎(chǔ)研究的、科學的、公益的事情,我們往往并不考慮它的直接商業(yè)回報,我們更重要的是考慮,作為一個社會企業(yè),對社會、對人類的貢獻和責任在哪,這一點不是口號,是騰訊確確實實從成立到現(xiàn)在,接近19年的過程當中,我們一直在實踐的?!?/p>
讓我們把視線重新拽到WE大會現(xiàn)場,今年的演講嘉賓與往年不同,幾乎都是來自前沿領(lǐng)域的科學家、院士。往年騰訊還會邀請一些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但眾所周知的,那些商業(yè)公司可能會給WE大會的聲譽帶來風險,比如2015年的光啟科學CEO在演講時,現(xiàn)場有人大喊“光啟是騙子”、去年邀請的美國人造蛋企業(yè)Hampton?Creek今年遭遇了董事會集體離職的尷尬,還有那家AR明星創(chuàng)業(yè)公司Meta,至今還沒有在市面上看到它的產(chǎn)品。
今年,騰訊學乖了,既然燒腦,那就徹底一些吧。所以,這次邀請的大多數(shù)都是科學家。
姚期智院士現(xiàn)場把演講變成了一場量子計算教學,風格騷氣的未來學家把現(xiàn)場變成了一場手舞足蹈的個人表演秀,而騰訊CXO(熟悉探索官)則在探討人類生存之余,安利了兩家騰訊投資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郝景芳現(xiàn)場開始了小說寫作式演講,“WOW!”了無數(shù)次的Nature中國區(qū)總監(jiān)則成了肥胖版“憨豆先生”,其無法控制的表演欲給這場嚴肅的未來之旅增加了一些活躍的氣氛,他作為最后一位嘉賓來結(jié)束為時3個多小時的燒腦大會,簡直再合適不過了。
當然,這些非常前瞻的討論可能不會立即實現(xiàn),但這些來自各個領(lǐng)域的演講嘉賓通過拼湊出一個科幻而美好的未來,比如活到200歲,讓大腦返老還童,太空旅行、更早的監(jiān)測到癌癥……這些可能不太容易那么快實現(xiàn),所以想永生或者想活到200歲的家伙,還需要保持冷靜。
下面按照往年的慣例,我會把演講嘉賓演講的精華或全部(主要看我心情)放在這里。
霍金
期待中的騰訊團隊跑到劍橋大學制作的霍金視頻作為開場,把人類拉入了浩瀚的宇宙,思考人類的未來,霍金對探索太空、尋求其它宜居星球充滿了樂觀,他說:“宇宙是無限的,我們還是可以假設(shè),生命會在某處出現(xiàn)。”
視頻中的霍金,背后是浩瀚宇宙,他孤零零地坐在那兒,顯得格外孤獨,他說,2022年就將是他的80歲生日了,到時候地球人口將是他出生時的4倍,他說:“到2600年,世界將擁擠得?‘摩肩擦踵’,電力消耗將讓地球變成‘熾熱’的火球。這是岌岌可危的。”
以下是他的演講全文:
你好,北京!我是史蒂芬?霍金。歡迎來到騰訊WE大會。
我今天的演講,是關(guān)于在宇宙這一背景下,地球和人類所扮演的角色。為了最好地闡述,我需要從兩個維度出發(fā),一是思考人類的未來,二是研究我們探索太空、尋求其他潛在宜居星球的選擇。
我今天的目的,是問大家兩個問題:
首先,我們需要做什么才能夠確保,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人類的未來達到盡可能完美?
其次,我們?yōu)槭裁匆紤]探索其他宜居星球?
一個原因是,對我們來說,地球變得太小了。在過去二百年中,人口增長率是指數(shù)級的,即每年人口以相同比例增長。目前這一數(shù)值約為1.9%。?這聽起來可能不是很多,但它意味著,每四十年世界人口就會翻一番。?2022年,我將慶祝自己80歲的生日,而在我人生的這段歷程中,世界人口比我出生時膨脹了四倍。
這樣的指數(shù)增長不能持續(xù)到下個千年。?到2600年,世界將擁擠得?“摩肩擦踵”,電力消耗將讓地球變成“熾熱”的火球。這是岌岌可危的。然而我是個樂觀主義者,我相信我們可以避免這樣的世界末日,而最好的方法就是移民到太空,探索人類在其他星球上生活的可能。
但是理由充分嗎?難道留在地球上不是更好??在某種程度上,今天的情況就如同1492年前的歐洲。當時的人們很可能堅信,哥倫布的探險注定是徒勞無功。?然而,新世界的發(fā)現(xiàn),對舊世界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對于那些被剝奪權(quán)利地位、走投無路的人來說,新世界成為了他們的烏托邦。
人類向太空的拓展,甚至將會產(chǎn)生更深遠的影響,這將徹底改變?nèi)祟惖奈磥?,甚至會決定我們是否還有未來。它不會解決地球上任何迫在眉睫的問題,但它將提供解決這些問題的全新視角,讓我們著眼于更廣的空間,而不是拘泥眼下。希望這能夠讓我們團結(jié)起來,面對共同的挑戰(zhàn)。
當我們進入太空時,會有怎樣的發(fā)現(xiàn)呢?會找到外星生命,還是發(fā)現(xiàn)我們終將在宇宙中踽踽獨行?我們相信,生命在地球上是自然而生的,是在漫長的進化后,實現(xiàn)了與地球資源的高度契合。
因此,在其他條件適宜的星球上,生命的存在也必定是可能的。即使這種可能性極小,但宇宙是無限的,我們還是可以假設(shè),生命會在某處出現(xiàn)。不過,如果概率很低,那么出現(xiàn)生命的兩個星球間的距離,可能將異常遙遠。
在太陽系中,月球和火星是太空移民地最顯而易見的選擇。水星和金星太熱,而木星和土星是巨大的氣體星球,沒有堅實的表面?;鹦堑男l(wèi)星非常小,并不比火星本身更優(yōu)。木星和土星的一些衛(wèi)星也存在可能。比如木星的衛(wèi)星之一歐羅巴,它的表面是冰層,但其下可能會有液態(tài)水,也就可能會孕育生命。那么我們?nèi)绾未_定這種可能?是否必須登陸歐羅巴,然后鉆一個洞?
星際航行必然是一個長期的目標。我所說的長期,是指未來二百到五百年。
但是,還有另一種選擇。去年,我與企業(yè)家尤里?米爾納(Yuri?Milner)一起,推出了長期研發(fā)計劃——“突破攝星”,目標是讓星際旅行變成現(xiàn)實。如果成功,在座各位有些人的有生之年內(nèi),我們將向太陽系最近的星系——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發(fā)送一個探測器。
“突破攝星”是人類初步邁向外太空的真正機會,為了探索和考量移居太空的可能性。?這是一項概念驗證的使命,其中涉及三個概念:迷你太空飛行器、?光動力推進和鎖相激光器。
“星芯片”是尺寸被縮小到僅幾厘米、但功能完備的太空探測器,它將附著于“光帆”上?!肮夥庇沙牧现瞥?,重量僅有幾克。我們設(shè)想,一千個由?“星芯片”和?“光帆”組成的納米飛行器將被送入軌道。?在地面上,激光器陣列將共同形成一道超強光束,光束穿過大氣,以數(shù)十吉瓦的功率射向太空中的“光帆”。
這項創(chuàng)新背后的想法,是以光束來驅(qū)動納米飛行器的前進。這樣產(chǎn)生的速度雖然不及光速,但也能達到其五分之一,約合每小時1億英里。這樣的系統(tǒng)可以在一小時內(nèi)抵達火星,幾天內(nèi)到達冥王星,一周內(nèi)就可以追上并超過旅行者號探測器,并在僅二十年后到達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
重要的是,“星芯片”的軌跡可能包括“比鄰星b”,這顆位于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宜居帶的行星,與地球的大小類似。正是在今年,“突破攝星”與歐洲南方天文臺攜手合作,進一步探尋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的宜居行星。
目前看來,這些都可能成為現(xiàn)實。但我們也看到重大的挑戰(zhàn)。1吉瓦功率的激光器僅能提供幾牛頓的推力,不過因為納米飛行器因為只有幾克重量,恰恰可以克服這個問題。
但是工程方面的挑戰(zhàn)是巨大的。納米飛行器必須經(jīng)受極限加速、極寒、真空和質(zhì)子,以及與太空粉塵等垃圾的碰撞。另外,由于大氣湍流,將一套總量100吉瓦功率的激光組瞄準太陽帆,也是很困難的事情。
還有一些嚴峻的問題。如何讓數(shù)百道激光穿過大氣波動時聚合,如何推動納米飛行器又不燒毀它們,如何讓它們瞄準正確的方向?此外,我們還需要讓納米飛行器在冰冷的真空環(huán)境中工作二十年,這樣它們才能將信號傳回到四光年外的地球。然而這些都是工程設(shè)計要解決的問題,而工程挑戰(zhàn)往往最終都會被解決。
隨著技術(shù)進步日趨成熟,我們可以展望更多令人興奮的使命。如果“突破攝星”計劃能傳回毗鄰星系中宜居星球的圖像,這對人類的未來必將產(chǎn)生深遠影響。
希望我已經(jīng)解答了我演講一開始所提出的問題。人類作為獨立的物種,已經(jīng)存在了大約二百萬年。我們的文明始于約一萬年前,其發(fā)展一直在穩(wěn)步加速。如果人類想要延續(xù)下一個一百萬年,我們就必須大膽前行,涉足無前人所及之處!
感謝大家的聆聽。
Pete?Worden(突破攝星執(zhí)行董事、前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主任)
霍金在視頻中提及的“突破攝星”的執(zhí)行董事,前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主任Pete?Worden昨天出現(xiàn)接受了虎嗅等媒體的采訪。
我讓他以美國人的視角談一下中國為什么沒有出現(xiàn)馬斯克、貝佐斯以及“突破攝星”這樣的私人企業(yè)去探索外太空時,他回答虎嗅:“據(jù)我所知中國政府也和美國政府一樣,是強烈支持在太空探索方面的一些努力以及一些項目。但是為什么美國有這樣比較獨特的由私企或者是民間帶動的太空探索創(chuàng)業(yè)的氛圍?也可能是由于美國從上世紀開始就已經(jīng)有了這樣的風氣,在一些前沿高端的科研領(lǐng)域,一直以來是由民間資本帶動的?!?/p>
他認為中國遲早也會出現(xiàn)私人太空探索公司,“中國的億萬非翁現(xiàn)在比美國多得多,所以我相信未來中國公司是有充分的資本與實力,與政府以及科學合作,來帶頭做成這樣的太空探索。”
以下是他的演講精華版:
各位下午好,我非常榮幸今天有機會能夠來到這里,同時我也深感謙卑,因為我們看到在這里有很多知名的演講者,比如霍金教授。
今天來到這里,就是希望能夠給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突破攝星的這個項目。剛才霍金教授已經(jīng)很簡單地起了個頭,講了突破攝星到底是什么樣的項目。
首先我想講一下原由。這是最開始知名的俄羅斯的企業(yè)家尤里·米爾納先生所啟動的,一開始包括300萬美元,是激勵基礎(chǔ)科學方面的研究,現(xiàn)在已經(jīng)拓展到了生命科學、應(yīng)用數(shù)學。當時我們是希望能夠通過這樣的一個突破項目,能夠讓我們知道是不是太空當中還有其他的生命以及文明存在,我們是否能夠找到他們。
我們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是不是在那里會找到生命,我們要通過后續(xù)的任務(wù)去解答這樣的問題。同時我們也必須要在我們臨近的星系當中尋找生命的存在。
在我們南半球可以看到的最亮的一個臨近行星——半人馬,它就像我們的太陽一樣,一個AlphaA比較大,AlphaB這個星小一點。還有一個非常小的是紅矮星,這個紅矮星可能只有太陽的10%—20%,它的亮度也比較低。
更有意思的是我們剛才提到的是2016年4月12日所開啟的突破項目。我們選擇這個時間就是希望能夠看看我們是不是有一天,能夠真正的把人送往移居的星球。我們看到這個項目是由米爾納和一些其他科學家,包括霍金教授一起贊助的,我很高興能夠共襄盛舉。
剛才我說到的臨近半人馬星座里面的紅矮星,70%的銀河系當中的行星都是這些小小的紅矮星。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有7個,其實都跟我們地球非常接近,而且其中有3個是可以移居的。
所以我們相信,如果我們持續(xù)的尋找,我們可以找到更多這些宜居的星球,問題就在于即便它們宜居了,我們是否真正能夠移居過去,我們是不是能夠旅行過去。我們?nèi)绾文軌蚵眯械姐y河系,我們從30多年前就試著做這樣的嘗試,因為這些銀河系它的距離比我們現(xiàn)在離太陽的距離還要遠得多。
我們今天發(fā)射可能也要8萬年才能到達我們想要到達的目的地。所以下一個問題是我們能不能把太空旅行走的更快一點,如果我們能提速到現(xiàn)在的一萬倍,我們才能在20年之內(nèi)走到我們要到的星球。
我們知道上世紀的時候我們看到提速,的確在一百年之內(nèi)提速了一千倍,但是下一次讓我們的飛行器提速一千倍需要花多少年的時間,是我們必須要回答的問題。很多時候我們必須要問,我們在電子行業(yè)出現(xiàn)的摩爾定律,是不是也能夠適用在我們在太空飛行器的提速上面。
很多時候我們希望至少能夠達到光速的1/5,我們才有希望到達這些宜居的星球,另外一個問題像我們傳統(tǒng)的這些飛行器,如果設(shè)計的這么大或者是火箭這么大,我們需要很多的燃料,它也不可行。如果說火箭仍然是原來那樣的重量的話,那么我們需要更多的一些燃料。
事實上有可能我們要考慮使用核燃料,哈佛的一位教授就提過,也許我們使用核燃料,雖然可行,但是目前找到可用的核燃料,必須要等到幾十年,甚至一百年以后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那么我們就要考慮到用其他的一些推動能力。
有兩種途徑,一是我們可以把我們的太空船做的更小一點,二是我們可以用激光的方式,讓光能夠更好地聚焦在一起,形成我們所需要的推力。
所以我們這里所想到的概念就是能夠形成一個激光的陣列,我們能夠讓他們聚集起來,能夠在幾分鐘形成50—60GW這種推進力。事實上在很多的一些溝通和通訊的應(yīng)用當中也用到了這個概念。
我們用來通訊的一個太空船,它的重量是上千公斤,接下來我們可以做出更小的立方體的衛(wèi)星,問題在于我們是否有可能在這種基礎(chǔ)之上,把它從這么小的立方體的迷你衛(wèi)星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的縮小,我知道大家都使用iPhone,它起到了很多的作用,里面的芯片可以幫助我們進行很多的運算、計算甚至定位。
同時我們也看到,如果加上我們所說的光之風帆的話,我們就可以保證它能夠用光速的20%的速度持續(xù)20年的航行,持續(xù)的給我們傳回相關(guān)的一些信息,也許2050年左右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收到在整個銀河系當中可能有生命的其他的星球上面的一些生命跡象的圖片。
另外,在突破項目當中,我們還有一個項目叫做突破聆聽項目,我們在2015年7月份開啟的一個項目,目的就是希望能夠?qū)ふ彝庑侨丝赡馨l(fā)給我們,或者說,他們自己發(fā)出的一些信號。我們把世界上最大的一些射電望遠鏡結(jié)集起來。首先,我們在西弗吉尼亞州綠岸射電望遠鏡。另外,我們也使用帕克斯望遠鏡,這個是來自澳大利亞。我們使用自動的行星尋找器,這個是在美國的技術(shù)去尋找可能的行星存在。
我相信可以繼續(xù)嘗試回答我們想要回答的問題:到底在外太空有沒有生命存在。
姚期智(中國科學院院士、量子計算專家、圖靈獎獲得者)
姚期智院士上午剛與他的學生、face++創(chuàng)始人兼CEO印奇等人進行了一場人工智能與量子計算的對話,他表示,研究人工智能,非常重要的一個特質(zhì)是,你要足夠聰明。他把WE大會的這場演講變成了一場學術(shù)性十足的教學,看得我以及在場的各位一臉懵逼。
以下是他演講的精華版:
今天我想談的題目是關(guān)于量子計算,這個題目是量子計算時代的來臨。到底量子計算是什么?為什么量子計算比經(jīng)典的計算機能夠快那么多,仍然對大多數(shù)人來講,還很神秘。
所以我今天的演講來揭開這個面紗,在我的演講里面,我們想要回答兩個一般人最想問的問題:
第一,量子計算為什么是一個革命性的計算原理,它和經(jīng)典的計算機到底不同在哪里?它為什么會這么快?
第二,量子計算機什么時候會出現(xiàn)?
對于第二個問題,我們的了解是量子計算機現(xiàn)在基本上已經(jīng)是呼之欲出,可以稱為one?the?verge?of?realization?。我們已經(jīng)進入一個能看到量子計算機將要做出來的時間段,我們可以把它叫做最后的一里路,但這會是一個非常艱難的、也是需要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最后一里路。
我們現(xiàn)在先談量子計算機它為什么和傳統(tǒng)計算機完全不一樣。我們中國有一個很古的寓言,是說“楊子見歧路而哭之”,在量子世界里面,這個問題能夠得到解決。
在量子世界,這些最微小的粒子本身就具有孫悟空一樣的能力。所以,這是一個非常神奇的事情,在這種最微小的量子世界里面,一個小孫悟空可以一下子變成兩個孫悟空,一半的他走一條路,另外一半走另外一條路。
所以在量子世界里面,在這些最小的分子、原子之下,他們這些小孫悟空,如果我們在一種適合的情況下,他們真的能夠有一個非常好的配合,能夠讓他們所有的分身全部分開,大家一起合作。換句話說,這個就是達到了我們的平行計算,基本上等于有無限多個能夠運作的計算器給你用。
在經(jīng)典物理里面,它有一個和量子相似的情況,這個就是光,剛才你看到一個光,光有一個性質(zhì),大家碰到一起的時候,能夠幫助消長。一個非常經(jīng)典的光學實驗,你如果從一個光源,放出一個光,經(jīng)過一個屏幕,上面有很多的小洞,你在后面再放第二個屏幕,在第二個屏幕上,你就會看到,如果你看得精細的話,屏幕上的這個光,會有一個周期性的現(xiàn)象,時亮時暗,從亮到暗,可以看出有一個不同的變化。到底長得什么樣子,它是跟光學的原理判斷的。
重要的一點是,它這個變化怎么決定的,是由前面的波長、屏幕上的針孔之間的距離、參數(shù)所決定的。所以,你如果把這個問題反過來看,你如果看到結(jié)果以后,會告訴你原本的光源里面的性質(zhì)。
我們現(xiàn)在基本上經(jīng)過這20多年的努力,科學家已經(jīng)了解到什么樣的材料是最適合做量子計算機的,而且知道這個藍圖基本上是有了,但是它還是一個非常難的實踐過程。
現(xiàn)在大家已經(jīng)可以聽到,也許在以后的半年、一年有很多地方都會宣布,能夠有50個量子比特、100個量子比特的機器。這些當然令人興奮,這離實用還差得很遠,大家都還沒有考慮怎么糾錯,因為在量子計算機里面糾錯是一個非常難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現(xiàn)在進到了最后一里路,但也是非常長的一里路。
我想告訴大家,在清華大學量子信息中心做什么事情?,F(xiàn)在有用超導做量子比特,也有用離子來做量子比特,甚至用鉆石做量子比特,它們都各有優(yōu)劣。
比如說鉆石,我們大家都喜歡鉆石,但是它真正的好處是,它是一個固體,同時能夠在常溫工作,不需要用很多的冰箱來冰它,如果有一天要做一個鉆石量子計算機,像鉆石量子計算機又賞心悅目又有面子,你就可以放在你的桌子上。
另外還做一些拓撲的量子計算,對糾錯特別好,我們在六年以前覺得這個時機已經(jīng)到了,理論都已經(jīng)成熟了,工作也都知道往哪個方向,所以我們成立一個量子計算機所,在這個中心里面,所有的科技我們都做。我們經(jīng)過這六年,已經(jīng)成為世界上相當知名的一個量子計算機中心。
另外還做一些事情,在量子計算機里面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做記憶,做記憶兩個事情很重要:
一是它需要有很多的存儲,我們最近的一個工作就是在原子上面能夠做出225個記憶體,這個比以前增加了10倍。
另外,我們還希望量子比特存儲得久,比如說0.01秒就消失了,我們最近做的一項工作,用的是離子的量子計算。離子很有意思,它是先把原子用電離的方式做成變成離子,然后用鐳射固定、冷卻,同時操縱它。
用這個,我們有一個新的觀念,能夠做出一個存儲很久的量子存儲。不只用一種離子,是用兩種不同的離子,就是一個離子來做存儲,另外一個離子幫它的忙,給它散熱,所以這個時間比以前增加很多倍。
最后,我講講量子計算在科學里面占什么樣的地位,我想和大家說,對我來講最興奮的將來,就是我們現(xiàn)在兩個最熱門的題目,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可以結(jié)合在一起。因為人工智能可以是人類想要了解自然界,怎么樣做出這么聰明的人,我們想要達到這個境界。
如果說,我們能夠把量子計算用到這個里面,我們可能比大自然更聰明,所以在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中間。
我們?nèi)绻軌虬蚜孔佑嬎銠C和AI放在一起,我們可能做出連大自然都沒有想到會有如此結(jié)果的事情。
Tony?Wyss-Coray(斯坦福大學神經(jīng)學教授、老年病研究專家)
我們看到可以用細胞的方式來進行分析,所以神經(jīng)細胞一般來說沒有辦法再生,所以隨著我們年老,隨著你流失了一些死亡,不再生的神經(jīng)細胞以外,我們腦子本身也在縮水,這些都會導致我們所碰到的老年性神經(jīng)退化性的一些疾病,像是阿爾茲海默癥。
在西方文化當中我們一直有一個神話,其實有一個“青春的泉眼”,你只要喝了以后或者是進去洗了澡以后,出來你就返老還童了。
在中國我相信你們有同樣的一些神話,秦始皇把徐福派出去,目的就是希望能夠找到長生不老藥。他第一次回來什么都沒找到,又被派出去以后就再也不回來了,我們不知道他沒找到,還是他在別的地方一輩子活下去了長生不老。但是我的猜測是他可能沒找到,他不敢回來。
我們看到在動物的研究當中,其實這顯示了一些效果是可以取得我們剛才說的青春泉眼的概念。我們在這個實驗當中,把兩個不同年齡的動物連體起來,這在科學上我們叫一種同生,像連體嬰一樣,我們把年齡不一樣的動物給他們連接在一起。
在我們實驗當中,我們把老的老鼠和年輕的老鼠連接起來,在斯坦福大學當中,湯姆蘭道爾(音)教授是現(xiàn)代第一個試著回答這樣的問題,如果說一個老化的肌肉能夠把它放在年輕的環(huán)境的時候,這個老化的肌肉是不是能夠逆齡生長。
他在做這個實驗的時候,在想肌肉老化是因為肌肉本身缺少了一些保持年輕的東西,還是說是由于外界的一些因素,通過把兩只老鼠連接起來以后,他發(fā)現(xiàn)年輕老鼠可以使得老的老鼠好像又返老還童了。這些因素到底是什么?有一些人看到通過連體的方式,使得老的老鼠的心臟、肝臟和其他的一些器官都獲得了逆齡生長。
所以我們接下來要問的問題,不管是老人、年輕人或者是老的老鼠和年輕的老鼠,是不是隨著我們老化的過程中我們的血液也在老化,這意味著我們要把血液當中的一些部分抽離出來進行分析。
在血液當中細胞他們是彼此會溝通的,好像你我之間也會溝通,它們通過蛋白質(zhì)進行溝通,也就是說細胞會分泌出蛋白質(zhì),另外一個細胞好像耳朵一樣,有一個受體去接收到另外一個細胞發(fā)出的蛋白質(zhì)的信號。另外一個細胞得到的信號,可能是一切都很好,你可以持續(xù)保持現(xiàn)狀。
這里面可能有各式各樣的一些信號跟指令,這個指令可能是生長因子,它可能會說你必須要再做一些細胞的復(fù)制,或者告訴它你要把那個細胞殺死,因為我們不再需要這個細胞,所以它獲得的指令可以是各式各樣的。
這里面可能是生長激素、干擾素或者是胰島素,事實上它發(fā)出的信號不會只有這三種,是有各式各樣的成千上萬種的信號和指令。
所以我們要做各式各樣的實驗更好的了解這些信號是什么,我們所做的研究就是找來20歲-106歲的400個不同的血液樣本,都是找一些非常年輕的志愿者、受試者來提供血液的樣本,我們試著去進行測量和分析,希望能夠了解他們的血液細胞當中進行著什么樣的對話和溝通,我們希望通過大范圍的血液樣本的聯(lián)系,希望找出哪些是血液老化的因素。
我們都知道現(xiàn)實生活當中,有些人看起來很老,但是事實上他很年輕,或者是反過來,有些人看起來比他實際年齡要更年輕。
我們必須要問的一個問題,是不是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知道老化與血液是有一個關(guān)系的,在什么程度上是有關(guān)系的。
我們的項目目的是希望能夠搞清楚,如何讓人的大腦返老還童。我們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這些信號是如何傳遞的,我們要搞清楚細胞之間它們溝通的對話,我們要破解他們對話的密碼,然后我們要知道在一種共生的老鼠它們彼此之間一種共生或者是返老還童背后的基因效果,我們可能要花幾年的時間才能夠獲得我們想要的效果,但是至少目前我們必須要保證我們在以上的這幾個領(lǐng)域有所進展以后,才能夠把它正式用到人體上面。
網(wǎng)大為(騰訊公司首席探索官)
我們今天來到這里,希望能夠說一個新的概念,叫做Planetary?scale?perspective,我們要有放眼全星球的視角。
今天我想要做的就是希望能夠說服大家,我們?nèi)绾渭Y(jié)起來,如何眾志成城地解決地球所面臨的問題,這個其實并不像想象當中那么難。我們非常有幸地,我們有這么多了不起的自然科學家,在中國、在世界各地,他們每天試著去問這些了不起的問題,只要我們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就能夠找到了不起的答案。
我的工作,作為首席探索官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找到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一些創(chuàng)新,不管是AI或是量子計算,或者是生物基因工程方面的一些創(chuàng)新,我們要把這些技術(shù)找到,然后幫助我們解決我們剛才面前所所的各種各樣的問題。
剛才我們講到了關(guān)于地球的一些數(shù)據(jù),如果我們能夠?qū)崟r地追蹤地球的數(shù)據(jù),其實可以幫助我們實時地改變很多政府、行業(yè)的決策,當你掌握了地球數(shù)據(jù)的時候,不僅僅能問更準確的問題,同時你可以做更好的決策。
另外我們也投資的一個公司,它幫助我們?nèi)f(xié)助這些發(fā)展中國家,像埃塞俄比亞這樣的發(fā)展中國家,告訴他們?nèi)绾胃行У胤植妓麄兊馁Y源,做更正確的決策,來保證他們能夠用最少的資源做最大的事兒。
現(xiàn)在我們看另一個領(lǐng)域,在能源以及交通領(lǐng)域。今天來到這里的人可能都堵車了一會兒才到這兒的,堵車我們都不喜歡,同時我們看到我們現(xiàn)在的交通網(wǎng)絡(luò)大量的使用了一些化石燃料。
事實上交通釋放了14%—22%的溫室氣體,美國9%的GDP都是與交通有關(guān)的,我們?nèi)绾我环矫娼鉀Q溫室氣體的排放,同時又要解決在交通方面的需求,尤其是我們剛才看到人們都聚集在非常狹窄的1%的地球表面的城市區(qū)域。
所以騰訊投資了一些消費者相關(guān)的航載或者是航天技術(shù),比如Lilium?jet。如果我們以后能夠加速我們在空中的飛行,就意味著今天可以在河北農(nóng)村里面住著,早上起來先喂著你的牛、穿上你的西裝、打上領(lǐng)帶,然后登上你的快速飛行器,也許幾分鐘以后,你就可以垂直起降,到達北京的高樓大廈去上班。等上完班以后,又跑到高速飛行器的起降塔,坐個快速飛機,不是普通的飛機,垂直起降以后就到河北的農(nóng)村,晚上還可以再喂牛再去睡覺。所以這其實是非常大的一個突破。
第三個討論,我們既然要活著,我們就必須要有健康,所以我們必須要用基因的一些排序以及基因工程的一些工作來改善我們的生活。在延長壽命的同時我們要更加健康,我們投資的一個公司,也幫助我們進行一些分析,因為有的時候我們生病了,我們都不知道導致我們生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是埃博拉還是什么樣的病毒。
第四個討論的問題就是12年以后我們這個世界可能就會沖刺到100億人口的大關(guān),我們?nèi)绾勿B(yǎng)活這些人,我們要解決糧食保障的一些問題。同時我們也必須要保證有足夠的水源,除此之外我們要有足夠的肥料和殺蟲劑以及殺草劑所帶來的一些問題,你必須要想想剛才我們的圖當中,我們有這么多要飼養(yǎng)的動物,要如何能夠有更多的食物來保證被我們蓄養(yǎng)的動物也能夠獲得飽足,間接地滿足我們營養(yǎng)的需求。
所以我們一直在做的是與世界各地的科學家、編程員合作,我們與很多的國際組織合作。我們也希望通過騰訊的一些活動,像這次的WE大會,我們能夠提高大家在這方面的意識,進行一些宣傳,讓大家知道我們在這些方面做良好工作,并且鼓勵大家一起合作。
在座的每一位,你是不是想要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你的參與可以從先問正確的問題開始,到底世界上哪些問題讓你非常困惑,因為當你問了問題以后,答案就在不遠處。而且當你問了這個問題以后,這個問題也許就會成為你人生當中最大的商機。
Pablos?Holman(未來學家、致力于解決世界性問題的黑科技發(fā)明家)
Pablos在上臺前給我發(fā)微信說:Have?fun?at?WE?Summit!
這是一位肢體語言異常豐富的演講者,簡直是一個表演家,演講最后,他還公布了他的微信二維碼、twitter賬號和郵箱,他最后一句是:我想拯救的不僅是美國,而是全世界。
以下是他演講的精簡版:
大家好!我是一個發(fā)明家,我想向大家分享一下,我們是怎么樣來做發(fā)明的。
我們想解決一些人類世界基本的問題,這里是一個例子,它是一個雌性的、帶著瘧疾的蚊子,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這是全球最危險的動物,一年可以造成上百萬人的死亡,其中有一半是5歲以下的孩子。
如果我們可以解決蚊子的問題,就可以救很多的人,但是我們必須要先去嘗試、先去發(fā)明,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蚊子是非常神秘的,我們并不太了解蚊子,我們不知道它們怎么能夠飛的,因為速度其實是比較慢的,但是我們現(xiàn)在了解的也越來越多。
激光是非常有意思的,所以我們非常喜歡用激光,我們也嘗試用激光套的方式來殺死這些蚊子,我們做了一些嘗試。一開始做編程,6周之后我們可以用來追蹤蚊子,這個都是活生生的蚊子,用一些公式來發(fā)現(xiàn)它,可以看到它在哪飛行,它的飛行是有一些頻率的,可以告知我們是否是蚊子,還是其它的蟲子,或者說它是不是雌性的,因為只有雌性才會傳播這種疾病,再用這個激光炮把它打死,這樣的話,這只蚊子的生命就結(jié)束了。最后我們用一個非常大的激光槍、激光炮,把整個蚊子都給蒸發(fā)掉了。
我們買世界上各種各樣的工具,雇傭各種各樣的科學家把大家放在一起,然后去嘗試發(fā)明來解決我們所找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是我們的業(yè)務(wù),因為發(fā)明有可能會出錯,基本上每一次你發(fā)明都會出現(xiàn)錯誤,我就是希望按照十年的視角去發(fā)明,找到一個在未來10—20年聽起來可行的解決方案。
在我們很多人的一生當中都沒有嘗試發(fā)明新的核反應(yīng)堆的技術(shù),而我們就發(fā)明了一種新的反應(yīng)堆,它是用一種核廢料進行驅(qū)動的,所以你不用去挖鈾了,我們只需要把剛才的廢料堆拿一點出來,進行濃縮,在反應(yīng)堆里面進行燃燒,一端進行點燃,這個波就會傳遞,一波激起另外一波的燃燒,就可以導致可裂變的質(zhì)量的傳遞,從一端向另外一端進行燃燒,這可以燃燒60年。
這是一種非常現(xiàn)代的,比較安全的設(shè)計,我們是用超級電腦來進行設(shè)計的,所有的反應(yīng)堆里面的原子都要進行重新的設(shè)計,比現(xiàn)在的反應(yīng)堆很好,但是我們要去嘗試一下,現(xiàn)在的反應(yīng)堆只有0.7%的燃燒效率,我們就可以更多地利用沒有被燃燒的能量。
在美國,有70萬公噸的貧鈾,現(xiàn)在的反應(yīng)堆退役沒有用。在我們的反應(yīng)堆中,我們使用一堆就可以讓整個地球,包括將來進一步增長的情況下的地球,1000年的供應(yīng)的熱量,也就是說我們不需要做去挖油了,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但是首先我們要去嘗試、我們要去發(fā)明這樣一種促進我們未來發(fā)展的技術(shù)。
我們也希望未來幾年,能夠在中國建立第一個這樣的反應(yīng)堆,我們是和比爾·蓋茨做這樣的項目,他是這個公司的董事長。
我以前從來沒有展示過這個,我們講能源的話,所以我想向大家展示一下,這是我們實驗室的一個項目。我們發(fā)電大部分是要先燃燒產(chǎn)生熱量,再通過熱量,把水供熱去驅(qū)動渦輪,再去發(fā)電。大部分的情況下,只有50%的發(fā)電的效率,而且它也沒有辦法小規(guī)模,你這個渦輪機雖然小一點,但是成本依然很大。
所以我們一直在想象,我們可以有更加高效的方法讓熱來發(fā)電,但是它們的效率非常低,所以我們就發(fā)明了這個新的材料。
你可以看到半導體行業(yè)使用納米的材料,看起來它像是一個電腦的芯片,但是你把它進行加熱,它就能夠發(fā)射出電子,而且是規(guī)?;墓ぷ?,它看起來就像是一個硬幣那么大,你可以在家里面用天然氣來發(fā)電或者是你也可以在燃煤電廠來使用,任何規(guī)模都可以,效率非常高。
有很多非常好的技術(shù)是可得的,很多時候人們覺得很困惑,因為我們的技術(shù)這個詞用的太多了,比如說你手機上的應(yīng)用你也用技術(shù),什么東西都用技術(shù)這個詞,其實有電腦本身并不代表這是一個技術(shù),我們要去發(fā)明一些新的,真的能夠改變世界的技術(shù)。
我們也在這個新的科學領(lǐng)域進行研究,叫做超材料。這個材料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我們可以去制造。這個材料能力超強。我們首先發(fā)明的是一種新的天線,它是一個平板式的,而且沒有任何移動布線,是通過電子的方式來轉(zhuǎn)動它。
我想跟大家分享這些信息,只是想告訴大家,我們有很多很多新技術(shù),在我工作的這個地方。
我剛到中國,我現(xiàn)在也用微信,大家可以在微信上加我。我們發(fā)明這些新的技術(shù),因為我們覺得這個很重要,我們發(fā)明新的技術(shù),把這些技術(shù)推向世界,從而改變世界,讓世界變得更好。
所以,我也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夠加入進來,一起來看看,我們怎么樣做,中國是一個非常棒的國家,未來是充滿希望的。
你們可以在這方面做得比我們更好,中國的潛力非常大,你們可以從我們的工作當中去學習。來看一下怎么樣在中國做的更好,這就是新的技術(shù)的潛力,我也會和你們一起,我也想挽救的是全世界,而不只是美國。
郝景芳(中國科幻作家、第74屆雨果獎獲得者)
今天站在這個舞臺上我是最激動的,因為我自己現(xiàn)在并不是一個科學家,雖然我以前學天體物理,但是現(xiàn)在并不做科學研究,所以和這么多真正的科學家站在同一個舞臺,我實在是非常非常的激動,所以很感謝大會的邀請。
我今天是作為一個科幻小說家被邀請到這個舞臺上,所以我就輕松一點,給大家講講故事。
我要講什么故事?是講的有關(guān)人工智能的故事,人工智能這兩年真是太火了,從去年開始就有很多人一直在談?wù)?,人工智能現(xiàn)在已經(jīng)戰(zhàn)勝了圍棋世界第一的高手,人工智能什么時候全面地戰(zhàn)勝人類?他們會不會超越人類?會不會全面的取代人類,甚至會不有一天毀滅人類呢?
我們前些日子都看過一個電影叫《機械姬》,里面有一個很有錢的老板請了一個科學家去幫他測試他的人工智能能不能通過圖靈測試。
我今天要講的故事是前一段時間有一個老板請我過去,說你作為一個科幻作家?guī)臀覝y一測我剛剛花了大價錢買的人工智能機器,你幫我測一測它能不能通過圖靈測試。我說好,你這個機器是什么算法,什么原理?他說就是現(xiàn)在最流行深度學習、強化學習、大數(shù)據(jù)學習。我說好,我用三個小測試就能幫你測出來,我猜它是通不過圖靈測試的。這三個小測試很簡單,他說什么三個小測試?我說就是我們?nèi)硕紩模菣C器現(xiàn)在都不會的測試。
第一個測試題,如果哥倫布沒有發(fā)現(xiàn)新大陸對中國哪個菜系影響最大?這對我們?nèi)祟悓嵲谑翘唵瘟?,我們都知道哥倫布從美國帶回來了南瓜、玉米、紅薯、花生、辣椒,還有很多別的食物。那么哪個食物影響最大?對于我們吃貨界來講,也不難回答,當然是辣椒。如果沒有辣椒,當然沒有川菜,所以肯定是對川菜影響最大。
而這個涉及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的常識,盡管所有的其他食物也很重要,但是只有像現(xiàn)在這樣一個靈魂式的味覺食物,它能夠調(diào)味,才對菜系影響最大。
所以對于人工智能來講這是一個跨界問題,它涉及到歷史,也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常識,也涉及到飲食對這種跨界問題、常識問題,人工智能是答不出來的。我跟老板說你就測試它這第一問題。
第二個測試題,她說沒想到今天這么冷,她希望你如何回復(fù)它?人工智能如果回復(fù)給她一個天氣預(yù)報,肯定不是他心里希望的,如果一個女孩子說了這樣的話,她希望你怎么回復(fù)她?抱抱?這也不是唯一的答案,答案要看你和她的關(guān)系,要看這個女孩子她是一個什么樣的個性,也要看當時在一個什么樣的場合下。如果真的是一個跟你關(guān)系很不錯,有一點曖昧的可愛的姑娘、萌妹子,也許說這個話,是想讓你把衣服給她,然后順便抱抱。
但是如果這個時候不是這樣的場合,是一個女老板,剛正不阿的女上司,她說沒想到今天這么冷,那你再說我抱抱您吧,她肯定一個耳刮子就扇上來了。這個時候她可能是跟你說,你的工作是失職的,為什么沒有給我把房間弄得更暖和一點,你這個時候趕緊得說對不起老板,我下次給您提前安排。
所以這是什么問題,就是對方當他說一句話的時候,他心里的意思,他的含義,他希望我們的回應(yīng),這是完全因人而異的,這是需要我們能夠察言觀色,能夠體察對方、理解他人的心思才能夠給出正確答案。我說這種問題人工智能它是不會做的,您放心我?guī)湍鷾y這個它肯定不行。
人工智能它們不理解自己,它們沒有這種認知能力,他們并不能夠為自己做決定,當你跟AlphaGo說下圍棋,它不會說我不要下圍棋,我今天想去看場電影,它不會做這樣的決定,因為它并沒有對于自我的了解、自我的認知。
人工智能最大的威脅是什么?是誤傷人類嗎?不是,汽車也會誤傷人類。是故意毀滅人類?也不是,因為實際上人工智能離故意毀滅我們還有很遠。是取代工作嗎?仍然不是,它們會取代一部分工作,但是他們會制造出更多更多的就業(yè)崗位。
人工智能對我們最大的威脅就在于,當我們過于依賴很多的數(shù)據(jù)系統(tǒng)以后,我們自己如果變得懶于思考、懶于自我反思,而讓我們自己的智慧退化的話,這是對人類最大的威脅。
所以我覺得人工智能最大的意義就是它讓我們更多地理解我們自身,對人工智能思考越多,我們會發(fā)現(xiàn)我們自己的心智系統(tǒng)是越神奇的。
所以我們越了解人工智能,我希望我們也能越了解我們自己,人工智能在彼岸,我們在此岸。
張康(癌癥和干細胞研究科學家、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蚪M醫(yī)學研究所創(chuàng)始所長)
由于張康教授講的癌癥相信很多人都非常關(guān)心,如果說其它科學家談的都是超現(xiàn)實問題,那么癌癥就是人類最現(xiàn)實的問題,因此我非常體貼地沒有進行刪節(jié),以下是他的演講全文:
我想在此請大家關(guān)注人的健康,也就是癌癥和老年化的問題。
為什么大家這么害怕癌癥呢?因為死亡率特別高。為什么癌癥的死亡率這么高呢?因為惡性腫瘤,它可以很快的轉(zhuǎn)移,轉(zhuǎn)移之后死亡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除此之外,還會導致器官和組織衰減,導致一些惡病質(zhì),也就是說,把人體的營養(yǎng)給吸走。
癌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基因的原因、環(huán)境的原因、污染的原因、飲食的原因。但是,我想跟大家說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癌癥的原因、現(xiàn)狀非常嚴重,每一天都有1萬個人被準確診為癌癥,大概每天有8000人因為癌癥而死亡,癌癥治療的成本大概是15萬元,這是平均的水平。
我們看一下中國排在前面的癌癥情況,癌癥在美國和中國的生存率不一樣,一個原因是早期發(fā)現(xiàn)和治療。比如說,我們講中國比較容易發(fā)生的肝癌,因為肝癌很難早期確診,只有10%的病人能夠在初期的時候被確診,而且缺少有效的篩查手段,尤其是在早期的時候。所以說,早期確診就非常困難,所以說死亡率就特別高。
很明顯,如果診斷越早,治療的效果就會越好,愈后的效果也會更好,這也是為什么我們非常有必要,來尋找到生物標志物,這個標志物可以讓我們更加精準的提早診斷。
我向大家介紹一下DNA甲基化治療,這是在人體或者細胞層面的甲基化,它和癌癥也是有相關(guān)的,DNA的甲基化我們DNA基因最基本的改變。它是我們基因變異最基本的一些結(jié)果。
DNA甲基化是完全不一樣的,不管是針對不同階段的癌癥還是不同類型的癌癥,我們可以通過這種方法早期確診癌癥。
接下來我向大家介紹一些概念,這是我們所做的研究當中涉及到的,這個研究我們找到了甲基化的標志物,來使用最少的侵入式的方法來確診癌癥。肺癌、肝癌、直腸癌、乳腺癌。
另外我們可以看一下哪些癌癥和正常的組織不一樣,看一下癌癥的原因是什么。比如說一個病人他是肝發(fā)生了變異,我們會發(fā)現(xiàn)它到底是什么原因?qū)е碌陌┌Y,當然這樣做還不夠,我們?yōu)榱嗽\斷癌癥,我們必須要進行手術(shù),來獲得組織進行診斷。如果說我們只抽一滴血來看一下病人是否有癌癥,那就更好了。
這些有腫瘤細胞釋放的DNA,釋放到血流當中,可以使用這種信息,這樣的話可以讓我們進行無創(chuàng)的診斷,而且可以讓我們?nèi)娴牧私獍┌Y組織的情況,這是實時的、動態(tài)的信息。
我會舉一個例子,使用ctDNA的方式來診斷肝癌。這是一個非常大規(guī)模的研究,是第一個使用2000個癌癥病人作為控制組里研究的,通過這個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使用ctDNA,我們可以非常準確的診斷出癌癥,而相比于常規(guī)的肝硬化或者是其他的肝病進行診斷的方法是不一樣的。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看到,如果一個病人在進行手術(shù),手術(shù)之后腫瘤沒有了,我們可以看一下病人的標志物減少了,腫瘤如果又恢復(fù)了,我們可以看到甲基化的標志物又恢復(fù)了,這是實時的反應(yīng)和監(jiān)測藥物的療效。
同時我們還可以判斷這個病人是初期的還是晚期的癌癥,我們也可以和平常的抽血的方法不一樣的效果。如果我們?nèi)ブ袊蛘呤敲绹尼t(yī)院,現(xiàn)在唯一使用的是甲胎蛋白作為一個標志物,但是甲胎蛋白是在早期癌癥的時候是非常不敏感的。
如果有100個肝癌的病人,其中最多只有60個人能夠通過這種方法被確診,而我們的研究顯示準確率在特異性和靈敏性上有99.5%。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使用這種標志物來預(yù)測這個病人離開醫(yī)院以后,他的愈后怎么樣,這個病人再繼續(xù)生存5年和10年的幾率是多少。這張圖你可以看一下藍色的線,就是病人他的生存愈后更高,我們可以針對他做的更好,而紅線的病人我們需要更加積極的對他的癌癥細胞進行治療。
這個研究反映出,我們可以實時地監(jiān)測和跟蹤腫瘤的負荷,這個圖也反應(yīng)出腫瘤的負荷如果高的時候就意味著我們要盡一切的努力來解決,如果它比較低的話,反應(yīng)的是不同的病人,左邊也就是病人治療效果不錯,右邊也就是說病人好像治療效果不是很好,腫瘤又恢復(fù)了。這些都是不同的例子,反應(yīng)出我們怎么樣使用這個信息,來針對癌癥的復(fù)發(fā)情況。
這是一個比較,比較不同的篩查診斷的方式。標志物的方法可以讓我們看一些在腫瘤還沒有轉(zhuǎn)移之前的情況,我們可以用來監(jiān)測,而且是非侵入性的方法,可以讓我們看一下到底哪種癌是來自于哪個組織細胞這個非常重要的信息。
還有很多其他的方法來對癌癥進行診斷,我想強調(diào)一下早期的診斷,因為我剛才講過早期的診斷對我們來講是減少癌癥發(fā)病率或者是癌癥治療成本非常重要的因素。這張PPT顯示DNA的甲基化可以大概的發(fā)現(xiàn)100萬癌癥細胞,換句話說就是一個像豌豆這么大的腫瘤的組織,如果是用傳統(tǒng)的一些成像的方式是不太好的,如果你去醫(yī)院做CT等等,這種方法是不能夠或者說它的敏感度不夠。
我們?nèi)绻脗鹘y(tǒng)的方法需要含有500萬到1000萬細胞的,就是比較大的病灶的樣本,而我們這個辦法是有更好的優(yōu)勢,可以不要有更多的細胞量就可以做到。
這張幻燈片非常重要,縱軸是生存率,橫軸是癌癥的階段,你可以看一下在左邊生存率更高,也就是說一期或者是二期的癌癥病人生存率更高,如果再往右移,情況就比較好,五年生存期的可能性就比較低。你想象一下,我們?nèi)绻{(diào)整癌癥它的診斷,原來是三期、四期才能夠診斷,如果我們一期、二期就能夠診斷,我們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病人的生存率。
這是非常緊迫的事情,因為在中國當一個病人進入到醫(yī)院的時候,至少60%的病人都已經(jīng)是晚期癌癥的病人,也就是三期或者是四期。不光這些病人他們的生存率會非常低,而且治療的選擇,以及治療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治療的選擇比較少。如果能夠早期的診斷,早期治療,好處就是非常明顯的。
現(xiàn)在我們可以一起來減少一半的腫瘤死亡率,我們只要進行早期的診斷治療就可以做到,現(xiàn)在在美國和中國很多公司已經(jīng)做了很多這樣的工作,只要我們攜手,把我們的技術(shù)綜合在一起,應(yīng)該是能夠?qū)崿F(xiàn)這樣一個目標,如果我們進行抽血的檢查,比如說去醫(yī)院常規(guī)的年度體驗等等檢查,就可以進行早期的診斷。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一期的癌癥是比較局部性的,所以可以通過手術(shù)去除,就可以治愈,除非你能夠在第一階段采取行動,不然癌癥是不可能痊愈的。
為了實現(xiàn)這樣一個目標,我們不僅僅做了肝癌這方面的研究,我們還對很多白血病人做了研究,我們想通過機器學習等等,對50萬的我們冰箱里存的樣本進行研究,從而建立非常大的數(shù)據(jù)庫,再去研發(fā)一種標志物,用這個標志物來識別出各種各樣類型的癌癥。
接下來,我想換一個話題,介紹另外一個話題,這個話題也是和上面相關(guān)的,也就是衰老的問題。我們解決了癌癥的問題之后,接下來就是衰老的問題,因為這是我們面臨的另外一個問題。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我們會衰老呢?我們出生的時候,我們其實就注定要死亡,到底是為什么,我們只能越來越老,而不能越來越年輕呢?我們怎么樣保持青春?
我們有必要進行衰老的研究,因為衰老是癌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第一位的風險因素,很多病人他們老了之后,65歲以上,92%的人都有一種慢性疾病,除此之外,我們的人口越來越老齡化。有很多標志物可以幫助我們來了解一下,我們變老的生物鐘是什么。
另外也有非常多的應(yīng)用,比如說預(yù)測一些疾病,還有診斷疾病。另外還有一些標志物,還有免疫方面標志物使用。
我想告訴大家一種新的標志物,就是DNA甲基化的標志物。
大家再想想,回到之前我講的甲基化,甲基化就像是一個開關(guān),是我們身體當中很多功能的開關(guān),你想想為什么你的心和肝,手和臂衰老不一樣,都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的基因在你身體不同的組織里面,而在不同地方的基因是由甲基化來控制的,所以說,可以通過控制甲基化來控制你的組織。
通過我們的研究(基因組甲基化研究),我們可以看一下,一些比較重要的甲基化的標志物,結(jié)果我們發(fā)現(xiàn),這個甲基化的標志物在所有的細胞組織當中都有,不斷存在的,不管是血液細胞,還是我們大腦當中,不管在什么地方,它都存在,就好像我們的細胞知道我們變老了,好像是鐘,不斷地嘀嘀嗒嗒的進程過程中,讓我們變得越來越老。
有一些人,他們比實際年齡小一點,也有一些人他們比他們實際年齡大一點,這實際上是由生活方式,還有生病的情況控制的。比如說,糖尿病現(xiàn)在是老齡化重要的推動因素,另外還有精神的狀況,比如說壓力。
另外,在男女之間也有差別,比如說女性往往比男性年輕5歲,另外身體里面的癌癥細胞總是比周邊的組織年齡更大、更老,這個鐘現(xiàn)在已經(jīng)在10個研究當中使用,樣本是2萬。也就是說,這個鐘在所有人的所有細胞組織當中運行的,當然這個鐘和今年諾貝爾獎得主提到的鐘不一樣的,他那個鐘是告訴我們現(xiàn)在是白天還是晚上,而我們這個甲基化的鐘是推動我們從年輕人慢慢變成老年人。
我之前跟大家說過,有很多因素會影響我們的生物鐘,基因很明顯是一個因素,然后就是飲食、精神壓力、鍛煉,另外人們想知道我們是不是可以通過食用藥物來解決我們老化的問題。
在我們的實驗室我們發(fā)現(xiàn),我們可以控制我們甲基化的鐘,可以通過動物模型和細胞培養(yǎng)來進行控制,我們可以加快,或者減慢這個時鐘。
比如說一個90歲的細胞,加入一些干細胞,變成一個有功能的干細胞,就好像是胚胎干細胞一樣,然后我們?nèi)y量這個時鐘,我們可以把這個時鐘轉(zhuǎn)向零。反過來,如果你把一個比較年輕的細胞,這些細胞從那些不到20歲就死亡的人身上提取的,然后你再測量一下甲基化的時鐘,這個時候總是60—200歲,因為這個鐘是推動我們?nèi)死匣囊粋€原因。
通過我們的實驗,有時候通過一些基因的編輯或者其他的方式,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真的是可以加速或者減慢這個時鐘的,所以我總是希望在我們這一生當中,我們?nèi)祟愂强梢曰?50—200年,當然這個可能會導致其他社會的問題,是不是要考慮把一些人送到火星或者月球當中。
最后,我總結(jié)一下,我今天就是想告訴大家,甲基化是人體非常主要的機制,和我們的癌癥、老齡化相關(guān)的機制,我們可以通過甲基化標志用于癌癥早期篩查和診斷,希望這樣可以大大減少癌癥導致的死亡率,這個甲基化的生物鐘在老齡化的過程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希望可以通過這個來預(yù)測衰老,并且來治療衰老而導致的問題。
我們的目標就是希望大家能夠一起通過使用新的技術(shù),使用甲基化的標志物,來把癌癥導致的死亡率到2027年的時候減少一半,通過進行早治療的做法,另外希望我們的生命延長到150-200年,通過這樣的做法來逆轉(zhuǎn)生物時鐘。
Ed?Gerstner(國際頂級科學出版集團施普林格·自然中國區(qū)科學總監(jiān))
Ed的演講可能對于那些渴望在?Nature?上發(fā)表論文的學者、科學家非常有幫助,他手中攥著一把打開Nature?大門的鑰匙。
以下是他的演講精簡版:
五年以前我來到了中國,協(xié)助建立我們的第一個在中國大陸的分支機構(gòu),我們?yōu)槭裁磿淼街袊?幾十年前,中國當時決定要成為一個科學大國、一個全球的科研強國。這個我想大家理解的非常好,在中國歷史上,想實現(xiàn)繁榮,關(guān)鍵在于科技的發(fā)展。
到2020年,中國的科研論文的發(fā)表應(yīng)該能夠趕上美國,如果不是超過的話。但是我們說數(shù)量不一定等于質(zhì)量,我希望能夠確保中國不只是研究的量在增加,而且是有影響力的科研成果也在非常迅猛地增長。
我們到底在發(fā)文章的時候在尋找什么?我可以一言以蔽之,我一般也會這么講,我們所找的就是WOW!我們要找的研究成果,是能夠讓人嘆為觀止,讓我們特別興奮,讓我們的編輯激動起來,能夠讓我們的科學家和讀者們都能興奮起來,我們從來沒想到宇宙原來是這樣運行的,或者是這個太聰明了,或者這將能夠幫助我們在今天或者是未來不久所面臨但是昨天還解決不了的問題。
這就是一些例子,是我們發(fā)的一些文章,我們的編輯覺得發(fā)現(xiàn)了中子、DNA結(jié)構(gòu),或者是多利羊,或者是基因組,或者是霍金他發(fā)的文章,或者是磁共振成像這樣的東西。
我們通過這些文章看到了太陽系之外的第一個行星,這些例子能夠給我們展示很有意思的關(guān)于科學出版方面的特征。
有人會問我,如果我在《自然》上發(fā)了文章,我會不會名揚天下了呢?我說有時候會吧。那我應(yīng)該做什么樣的研究才能夠值得諾貝爾獎?我要做什么樣的研究才能在《自然》上發(fā)表文章?這是問錯了,是一個偽命題。
你應(yīng)該做那些自己特別愿意研究的事情,能夠挖空心思去想的問題,能夠解決問題的那些研究。
騰訊找到我說,我們要一起做什么?我就說我們應(yīng)該去支持青年科學家,因為這些人可以說是科學發(fā)現(xiàn)領(lǐng)域中最活躍的人,他們是最有好奇心的人群,我們應(yīng)該去培養(yǎng)鼓勵大家與生俱來的好奇心,雖然說成年人在孩子面前做的總是不明智的去錯殺孩子們的好奇心,我們就應(yīng)該鼓勵、培養(yǎng)、保護大家的好奇心,因此《自然》愿意跟騰訊與大家攜手做出一些微薄的貢獻,去支持青年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