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專欄】龔成
?
有關派息與股價的關系,上次從接受者的角度作出發(fā)點,即股東、想投資的人、市場的反應,而這次則會從派送者的角度,即公司的管理層、決策者、背后決策者作為思考點。
?
有不少的上市公司,外國公司較流行,管理層與大股東并非同一人(或同一群人),那他們就有著不同的利益,管理層口里說為公司為股東著想,但他們都是人,人為自己著想是天性,故此各方都存在為自己著想的誘因。管理層表面是為公司著想,但真正的考慮點,是想保住自己的工作、想加薪、想升職、想有更多的花紅、更多的權(quán)力、更多資金的運用等,簡單來說,他與股東背后的真正利益其實是不同的。
?
當公司派息時,也就是將公司的資金分給股東,派了之后這些現(xiàn)金便不在管理層的手裡,即失去了該筆資金的控制權(quán)。若管理層不派息,這些現(xiàn)金就可繼續(xù)由他們掌控,他們在處理公司日常運作或發(fā)展時,都比較容易。他們未必能直接或間接賺得了這筆資金,但掌握權(quán)對他們來說,已是利益的一種。
?
管理層的考慮
上次提及,中銀香港(2388.hk)因宣布未期息比上年減少了$0.2,而引至股價下跌了$2。其實管理層在做這決定時,都能預計到對股價有所影響,但他們?nèi)匀粫@樣做,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管理層與股東有不同的利益點。相比起股價的下跌,管理層更想持有更多的資金,讓他們有更多資金運用(當然公司可能有實際的需要)。
?
假設他們不是自私的管理層,當他們考慮目前股價或公司的長遠價值時,他們以價值為先是正確的,但很多小股東只會著眼于眼前利益,而管理層則很少考慮小股東的眼前利益,這其實未必是壞事。所以當投資者分析派息政策時,可嘗試從管理層的角度考慮,若他們保留資金,是為了公司的長遠發(fā)展,還是為好大喜功,令公司為發(fā)展而發(fā)展,從而令自己當中取得利益呢?種種都是評估公司質(zhì)素的考慮點。
?
以上所說的,都是指管理層與大股東是分開的。其實,決定派息的人(即管理層)與大股東的關系,將會有不同的派息意義,如果是同一人或都是“自己人”,那情況又會如何呢?
?
當管理層(即大股東自己)決定派高息,而這筆錢最終都會重回到自己手上,這時派息所謂的現(xiàn)金問題根本不存在,這往往發(fā)生在大股東持股比例高的公司。假設公司今年賺$1000萬,決定100%派息,如果一間管理層與大股東分權(quán)的公司,公司派出全部$1000萬,管理層就少了$1000萬的掌控。
?
但如果大股東與管理層是同一人,而大持股東持股有90%,當決定派100%股息時,$1000萬中其實只有$100萬是分了出去,余下的派息全都重回大股東的袋中,相對資金流出的情況不大。如果高息政策為公司或大股東自己,能帶來超過$100萬的利益,那這公司便有背后的種種原因,而行這個高息政策。
正如之前所講,派息政策與股價有著微妙的關系,所以,這公司的決策者,在考慮股價、股息、資金保留等各考慮點方面,會有不一樣的思考模式。
?
小公司的問題
有不少上市公司(以少型較多),大股東都會將股票抵押給財務機構(gòu),以取得更多的借貸(甚至是大股東自己有私人借貸需要)。而這些機構(gòu)很多時都會要求股價不可跌破某水平,因為若股價大跌,即意味著抵押品價值大減,就算賣出也未必能抵消債務。
?
因此,他們都會在條款中寫明股價不可低于某水平,若低過便可將抵押的股票在市場上沽出。(2002年的“仙股事件”,就是因為很多仙股都被強行沽出抵押股票,因而造成當時的仙股股災。)
?
正因為這抵押的原因,大股東有誘因去令股價保持在某價位之上,例如利用莊家、自己人等去創(chuàng)造成交,從而制造股價(即所謂的操控股價,當然這是不合法的)。另外,仍有其他途徑令股價保持在某價位之上,公司的派息政策就是其中一項,穩(wěn)定的派息政策,甚至是高息政策,都會對股價產(chǎn)生利好的作用。
?
若公司賺$1000萬,全派息,若大股東能收到$900萬,只有$100萬流出,即這次的成本只是$100萬,如果這成本能助他維持到股價高于抵押條款的那水平,而利益更高于這成本,那大股東便很可能會這樣做了。
?
總括來說,大股東與管理層的關系,大股東的持股比例,都會有不同的派息政策,投資者要分析推斷,才可明白背后所穩(wěn)藏的意義及訊息,并能對公司的價值作出更全面的評估。
?
龔成為《80后百萬富翁(系列)》作者,以月入萬多元狀態(tài)累積數(shù)百萬財富。現(xiàn)為投資課程導師
原文:https://www.facebook.com/80shing/timeline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