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2015年7月1日,到2016年6月30日,我不間斷跑步366天,每天最少5公里,從未間斷。在這一年的時間,我總計跑了2600公里,跑了5個全程馬拉松,7個半程馬拉松,10公里平均配速從6分20秒提高到4分50秒,跑廢了兩雙跑鞋。我體重從75公斤跑到65公斤,10多年的脂肪肝跑沒了,血脂高、膽固醇高都跑沒了。
不過,這都是跑步的副產(chǎn)品。我在跑步中,收獲的,是一個全新的自己。
2015年上半年,我看到伙伴云表格的產(chǎn)品和團隊問題,我知道皆因我的修為而起。我知道我不太能堅持,關(guān)鍵時刻我無法堅定我自己,我要練我的心性。于是,2015年6月30日定下目標:每天跑步5公里,每天不間斷。我到后來才發(fā)現(xiàn),這個“不間斷”是非常有價值的定向,讓我的堅持不再有借口,才讓我一遍一遍發(fā)現(xiàn)全新的自己。
我可不是天才。第一天剛跑了一公里,喘的跟狗似得,感覺要死了一樣,不得不半走半跑。說實話,第一個星期如人間煉獄,心肺功能完全跟不上,渾身酸疼。后來知道,絕大多數(shù)想跑步的人,都死在第一個星期沒堅持下來,不是沒有理由的。
此時能牽引自己的,就是初心,定下目標,絕不放棄。如果這一點都做不到,還搞什么創(chuàng)業(yè)!身體痛苦幾天,能挺住。不過,這才剛剛開始。
過了第一個星期,身體生理上的反應(yīng)好多了。但隨之而來的,是枯燥感,極強的枯燥感,單調(diào),乏味,體驗不到樂趣。我大部分的跑步在我的小區(qū)里,人車分流,小橋流水,綠化很好,跑步條件不錯,沿著小區(qū)外圍大道跑一圈是1.3公里,5公里至少要跑4圈。枯燥啊,所以那時我在小區(qū)里跑各種S,穿插樓宇小道,變換路線,每天變,跑爛了,枯燥感反而越來越嚴重,甚至產(chǎn)生對小區(qū)的極度厭煩。
直到有一天,用上一個跑步APP,這類APP有一個功能,每到一公里會用語音提醒你:“你已經(jīng)跑了3公里,最近一公里用時5分35秒?!蔽野l(fā)現(xiàn)我的注意力迅速轉(zhuǎn)到我當下一公里跑的如何,我的呼吸,我的節(jié)奏,我的步伐。在那一瞬間,所有的枯燥都消失了,唯有當下的腳步,專注在當下的一公里跑的如何,下一公里如何調(diào)整,不再去想5公里還是10公里的事情,也不再注意跑步風景這些外在的因素,專注腳下,不經(jīng)意間5公里早已不是障礙,就這樣一直到現(xiàn)在。那一刻,我穿越了跑步的枯燥。
創(chuàng)業(yè)路上,同樣是枯燥的,沒有那么多轟轟烈烈的事件,絕大部分是在處理極小的事情,幾千個bug,一個功能點的反復(fù)修改,看不到盡頭。沒有鮮花,沒有喝彩,連謾罵都沒有,平淡無奇。確定好大方向后,剩下的就是低頭專注腳下,小的階段目標的達成,下一個小目標如何調(diào)整,自己和自己比,產(chǎn)品和服務(wù)有沒有比前一天的自己更好,迭代速度是否比上一階段更快,質(zhì)量更高,不間斷,不停歇,猛然抬頭時,已經(jīng)從0到1,Discuz!如此,伙伴云表格如此。
剛跑步兩個月,非常偶然的機會,看到2015年9月份北京組織國際馬拉松,突然想去試試,想到做到,搞到一個賽號。沒有做任何準備、攻略,一腦門子就撞上去,行話叫“裸跑”。這一次,可遭了大罪了。
量變到質(zhì)變。原來在小區(qū)里就是跑個幾公里,穿了雙耐克輕質(zhì)跑鞋,帶襯褲的運動短褲,一件透氣快干的寬松汗衫,這一身非常舒適,自己相當滿意。到了跑馬拉松,幾十公里的路程,全都變了。那個跑鞋,讓我在15公里的時候兩個腳踝開始漲疼,然后疼了近30公里,最后10公里是一瘸一拐的走下來的。那個運動短褲里面的襯褲,把屁股溝磨得通紅,汗水再一浸,這酸爽。。。寬松的汗衫,隨著左右擺動,幾十公里下來,兩個乳頭磨出了血絲。。。更別說腳上的血泡。。。
從短途到長途,任何一個不經(jīng)意的細節(jié),都會被放大產(chǎn)生質(zhì)的變化。為什么會有專業(yè),就是在解決量變到質(zhì)變的細節(jié)點。在定向的人群中,某一個功能會被用到極致,那一個最常用功能不經(jīng)意細節(jié)的任何優(yōu)化,都會成為用戶選擇的理由,真正的競爭壁壘,由此而生。伙伴云表格,為數(shù)據(jù)協(xié)作而生,取與舍,瞬間分明。
不相信自己的潛力。跑北京馬拉松之前,我也剛跑步兩個多月,我人生最長一次跑步,是8公里,就在這兩個月里跑的。我覺得我這次跑馬,10公里不在話下,半程馬拉松21公里,應(yīng)該是個極限挑戰(zhàn)。我甚至還想過,如果能跑完半馬,發(fā)個朋友圈,然后宣告1年內(nèi)征服全馬,心里還猶豫了一下,宣告1年是不是有點短,自己行不行?。?/p>
雖然兩腳踝都疼,我還是基本上沒有停頓的跑過了半馬。過了半馬線,已經(jīng)完成了我的卓越目標。但此時心里冒出一個念頭,全馬,為什么是1年后,而不是現(xiàn)在??為什么不是當下就做,為什么不試一試?有什么理由嗎?我找不到理由,那就繼續(xù)?。?/p>
在思考要不要繼續(xù)跑下去的時候,我就停下跑步開始走,決定了再開始跑的時候,發(fā)現(xiàn)我的節(jié)奏亂了,越走越想走,以至于后半程是一個極度痛苦的過程。如果剛開始我的目標就是全程,中間不去變換節(jié)奏,結(jié)果估計要好的多。那為什么開始沒有定全馬呢?我不相信自己。就這個不相信,阻礙了多少自己的潛力??又因此繞了多少彎路???這次我真的被震撼了,被我束縛自己的意識,震撼了。我眼前,充滿了可能性!
后半程的馬拉松,才是最精彩的。過了半馬后,到25公里,精神上快崩潰了,狗日的還有近20公里,我腦子是不是進了水了跑什么全馬?到35公里時,我知道肯定能跑完了,應(yīng)該說走完了。但是,真他媽累呀。跑過馬拉松的人都知道,32-35公里時,人的電解質(zhì)開始紊亂,抽筋、極度疲憊,都在這個時候產(chǎn)生,俗稱“撞墻”,滿眼都是絕望。我只能相信自己,用相信戰(zhàn)勝懈怠與恐懼。
快到終點時,我才知道還有關(guān)門時間這一說,關(guān)門時間到,就不再記錄成績了。這次關(guān)門是6個小時。還有最后一公里時,時間只剩下8-9分鐘了。我那時都只能走了,一落腳,兩腳踝生疼,更別說腳下的血泡、乳頭、屁股溝的疼痛,一公里差不多要12-13分鐘,手機手表都沒電了,也不知道個準確時間。疼痛之外,我就問自己一句話,時間是不太夠了,但有沒有拼勁全力??有沒有去試一次,不管能不能跑到!于是,最后一公里,我是完全跑起來的。神奇的是,大約200米后,所有疼痛都消失了,隨之而來的是渾身發(fā)麻,但已經(jīng)不疼了,腳步輕快起來,最后一公里我只用了5分多鐘。
最終,我在關(guān)門前3分鐘完成我人生的第一個全程馬拉松,42.19公里,用時5小時57分鐘。這一跑,永生難忘。不是因為征服了馬拉松,而是在這近6小時里,我穿越了禁錮我的心魔,我想明白了我的人生。
我發(fā)現(xiàn),我開始愛上了跑步
廣州馬拉松。這是第二次,目標明確,裝備齊全,補給充分,節(jié)奏適中。最大的體驗,是在32公里時,恰好跨江跑珠江大橋,這是一個近1公里的長坡。跑馬拉松,最怕跑坡,體能極度消耗。這次跑廣馬,我給自己的定向,就是不走,一直跑。跑上這個坡時,真的很難,此時又恰恰是“撞墻”時刻。我周圍的跑友90%都開始走了,我為了自己給自己的定向,咬牙堅持跑著上去,跑的橋頂?shù)哪且豢?,我的眼淚嘩的就下來了。我知道我又一次穿越了自己,為了那看似毫無意義的堅持。這一次,我用時4小時40分跑完全程。
武漢馬拉松。是我的母校武漢大學所在地,沿著熟悉的長江大橋,順著東湖,途徑武大的后門,那么親切。這次給我觸動最大的不是自己的跑馬,而是武漢馬拉松所調(diào)動的城市能量。這是武漢第一屆主辦馬拉松,同時也是公認國內(nèi)近幾年組織最好的一次馬拉松。整個城市都因為這次賽事而調(diào)動起來,不是行政命令,而是能感受到市民自發(fā)的歡迎。我在出租車上問的哥,交通都封路了,你們生意是不是沒法做了?的哥很開心的說:“那算啥?不就少開一天嘛,搞一次馬拉松多熱鬧啊,多正能量啊,現(xiàn)在的社會需要多來點你們這樣的正能量!”沿途我看到東湖的游船都因為比賽而停運了,坐在游船邊上的管理人員卻笑呵呵的看著我們一路跑過去。一路上,無論是市民、警察,都能感受到無比的熱情給我們加油。這不是一次3萬人參加的賽事,而是整個城市數(shù)十萬人為了共同的目標能量的聚集,不管未來怎樣,當下就是數(shù)十萬人的道場,一個目標,一個團隊,掀起巨大的能量,令整個城市動容!一個產(chǎn)品,伙伴云表格,不僅僅屬于開發(fā)運營它的團隊,而是和所有用戶一起,不分你我,目標一致,共同解決好數(shù)據(jù)協(xié)作的困境,基于共同利益,形成一個大的團隊,一定會擁有無比驚人的能量!
墨爾本大洋路馬拉松。這是第一次境外跑馬拉松,風景優(yōu)美,一邊是山,一邊是海。傻眼的是,全程是山路,全部是上下坡,幾乎沒有平地!跑前要去領(lǐng)號碼牌,剛好開車沿著賽道走,這坡還得踩著油門上去,全程開車開了40分鐘。當時就很蒙圈,心想能跑下來就不錯了,別管成績了。槍聲一響,我就用原來的心法,根本不去想坡啊還有多遠啊,就關(guān)注在當下一公里如何。全程很順利的跑完,用時4小時33分鐘,反而是我成績最好的一次全馬?,F(xiàn)在想想廣馬的那個橋,把我跑出眼淚的坡,根本不算個事。
不間斷,自己就沒有借口。在這一年,跑過體感零下26度的戶外,30度的酷熱,凌晨4點的晨跑,23點的夜跑,從北京到上海到大連到深圳,從莫斯科,到蘇黎世,到日內(nèi)瓦,到墨爾本,到悉尼。出差、倒時差、忙等等等等,都不再成為阻擋我的借口,我就這么一直跑下去。
在我不間斷的跑步中,我至少直接影響了幾十位身邊的朋友開始和我一起跑步,親身經(jīng)歷《阿甘正傳》里阿甘跑步的情景。影響力,不是我在宣傳什么,而是我在做到什么。我就這么默默的跑著。在這一年里,伙伴云表格突飛猛進,實現(xiàn)了從0到1,雖然還有困難,雖然還有障礙。但我知道我一定能做成,當下的自己也許能力還不夠,但相信未來的自己,我不會有借口。
這一年的跑步,我漸漸明白持續(xù)力是怎么回事:持續(xù)力的產(chǎn)生只是個結(jié)果,在持續(xù)的過程中,是和自我的感受作斗爭!每一次放棄的念頭,都伴隨一個極其難過的感受,累也好、疼痛也好、酷熱與寒冷也好、沒時間也好、無力也好、孤獨也好、不被理解也好,身體的反應(yīng),意識的反應(yīng),都在和我的堅持作對。然,人無法阻止感受的產(chǎn)生,揮之不去。唯有對目標的渴望,帶著自己穿越感受,才能達到自己原來無法企及的彼岸。所謂的奇跡,每個人身上都有,僅僅是被各種感受所掩蓋,失去本我的光芒。
當我意識到感受的問題,我開始針對感受做了調(diào)整。每天的跑步,如果5公里下來,覺得還是挺累,感受不好,就再跑個一、兩公里,如果還不好,接著跑,直到難受的感覺消失。如果5公里下來,很順,就不再跑了。每天都有一次戰(zhàn)勝感受的體驗。意外的發(fā)現(xiàn),我每天工作的精力比原來好了很多,因為早上穿越了感受,最難過的事情都已經(jīng)過去,這一天是多麼輕松和美好啊,哈哈!
一次次的穿越,帶來的是感受的鈍化。當小的感受已習以為常,大的感受便如山而至,so what?每一次穿越感受,便可帶來自己的成長與喜悅,穿越的越艱難,成長與喜悅就越豐富。這一身體的認知,從信心,到信念,到信仰。我相信我一定可以做到,面對感受,我不再猶豫,我無所畏懼。
當我讀村上春樹的《跑步》時,看得我眼淚直流,那是心底無限的共鳴,只有跑過的人才懂。借用《跑步》中的一段話,與大家共勉:
成績也好,名次也好,外觀也好,別人如何評論也好,不過次要的問題。對于我這樣的跑者,第一重要的是用雙腳實實在在地跑過一個個終點,讓自己無怨無悔:應(yīng)當盡的力我都盡了,應(yīng)當忍耐的我都忍耐了。從那些失敗和喜悅之中,具體地-如何瑣細都沒關(guān)系-不斷汲取教訓。并且投入時間投入年月,逐一地累積這樣的比賽,最終達到一個自己完全接受的境界,抑或無限相近的所在。?
跑步如此,伙伴如此,事業(yè)如此,家庭如此,萬物皆如此。
我會一直跑下去,因為過程伴隨的風景,如此美妙。我,為自己驕傲。
? ? ? ? ? ? ? ? ? ? ? ? ? ? ? ? 袁兆江,于2016年7月1日
您也可以關(guān)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