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代喝”應用界面。圖片來自e代駕截圖
近日,代駕軟件e代駕宣布上線“e代喝”服務,該服務上線至今,已經(jīng)覆蓋北京、上海、廣州等全國一線二線36個城市。此消息一出,眾多網(wǎng)友紛紛感嘆,此前網(wǎng)上流傳的代喝酒段子真的變成了現(xiàn)實。
但同時,也有不少聲音對代喝酒服務心存疑慮,代人喝酒可能會面臨一些人身健康或安全方面的隱患,那么平臺上線“e代喝”是否有相應的保障?對此,媒體從平臺方了解到,平臺對供需雙方并沒有約束,具體的價格和補充協(xié)議由雙方溝通商議。
不可否認,作為網(wǎng)絡時代新經(jīng)濟、新生活方式,e代駕等的出現(xiàn),便利地滿足了酒后車輛駕駛供需雙方的需求。但是,這是否就意味著“e代喝”的上線經(jīng)營,也一樣值得肯定和學習呢?
就現(xiàn)實而言,答案或許存疑。
畢竟,最主要的問題就是,“e代喝”的潛在風險無法控制。按照e代駕現(xiàn)在的運行模式,幾乎沒有真正審核,不管會不會喝酒、能喝多少酒,只要填個表就可以成為“代喝牛人”,就可以上線接受“e代喝”邀約服務,風險難以估量。畢竟,難保不會讓有些不勝酒力者受到誘導,誤入此行。
▲“e代喝”附近代喝牛人。圖片來自e代駕手機截圖
退一步講,就算e代駕審核嚴密,對代喝者酒量有嚴格考核,一個人的即時酒量也會受很多因素制約,而非一成不變的,這也導致很多風險難控。
很多時候,“e代喝”就是因為在該場合喝酒無法避免,不能喝也得喝。在此情況下,代喝者更沒有回絕空間。而如果硬喝出了問題,按照現(xiàn)有法律規(guī)定,不但平臺、接受代喝酒服務者脫不了干系,對坐在一起喝酒的人而言,恐怕也要擔責。
由此可見,上線“e代喝”,不但是e代駕平臺、代喝者、接受代喝者的事,也是不少其他人的事,所以得慎之又慎。
更別說,雖然請不請“代喝”是個人自愿,可“代喝”銷蝕了喝酒的根本意義。一般情況下,能聚在一起喝酒的,不是親朋就是好友,再或者就是社交場合的熟人交際。喝酒目的,就是通過酒這一媒介交流感情、增強認識。但“e代喝”讓原本的喝酒主體發(fā)生了轉移,也容易讓增進感情的喝酒變成單純斗酒。
任何產(chǎn)品和模式創(chuàng)新,只要不違法,都該被包容對待。但不違法的模式本身,很可能導向很多違法的后果。就目前看,“e代喝”或許就是一種網(wǎng)絡經(jīng)營偽創(chuàng)新。
因此,e代駕可以,“e代喝”就算了吧!
□余明輝(公務員)
編輯:與歸 倪雪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