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A創(chuàng)始人 徐可
金秋九月,鈦媒體“變態(tài)課堂”如期而至。以“下一代社交”為主題的第一堂課昨日開講,四款社交應用App的創(chuàng)始人(或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分享了他們的產品,并接受了“變態(tài)”挑戰(zhàn)。嘉賓中最年輕的創(chuàng)業(yè)者徐可此前接受了鈦媒體的專訪,她的“滴滴打人”版陌生人社交app一度引起熱議(點擊獲取鈦媒體此前報道,《這位95后的美艷姑娘說,陌陌不行的,我行》)。 這次變態(tài)課堂上,她再談自己的社交應用時說,ERA不是約炮神器,而是通過分享個人的碎片化時間,建立任務,讓陌生人連接起來,共同創(chuàng)造價值。
作為社交應用ERA的95后美女掌門人,徐可眼中的ERA是一個主打技能變現(xiàn)的O2O應用。任務郊游,紅包敲門,技能協(xié)助,交易擔保和認證是她產品的主要功能。用戶可以發(fā)布相關的任何生活需求,例如,“今天很無聊,十塊錢就能陪你看電影” ,即可變身草根英雄,幫助他人完成理想。
生于1995年的徐可認為,95后這一代的幸運來自于他們是最后一代從工業(yè)時代進入信息時代,又從前信息時代進入互聯(lián)網時代的群體。比起00后,他們更能理解“前輩”的創(chuàng)新成果,從而有效的利用已有資源;同時,比起70后、80后,以及90后的前輩,他們正晉升為社會的新生力量,因而更接近未來。
此前被問及ERA是否是約炮神器,是不是要干掉陌陌?徐可表示,自己非常尊重前輩的成果。但是每一個產品必須有時代特征,在年輕人將會統(tǒng)治下一代文化的前提條件下,要清楚他們的社會需求是什么。社交APP不等于約炮神器。兩個人發(fā)生交互,兩個人的社交之間最終目的不是約炮,而是共同創(chuàng)造價值。
下一代新生代的社交回歸社交本身,社交產品并不是幫助你認識別人的工具, 而是一個讓人在現(xiàn)實和網絡融合感更高的線下能夠發(fā)生真實交互,增加真實感。
徐可更關注年輕人群體,她舉的兩個例子說明了他們獨特的文化特征:
徐可介紹,自己有一個90后朋友從小不好好學習,天天打游戲,家境不好,父母也放任不管。在高中輟學后靠打游戲,不斷累積粉絲,目前成了坐擁百萬粉絲、身價千萬的游戲選手。在徐可看來,碎片化技能幫助增加了粉絲經濟和熱度效應,讓她的朋友在這樣的互聯(lián)網時代實現(xiàn)了技能變現(xiàn)。而像賣萌、發(fā)段子、罵人、打游戲、炒菜、長得帥、聊天、搶紅包等都可以算作碎片化技能。很多90后不再適應朝九晚五的生活,他們更善于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將更多的資源投入玩樂當中 。這些都是傳統(tǒng)的學生看不懂的。
社會發(fā)展不斷加快。我們設想一下,生活在1990年代的老王穿越到今天,可能會被今天的科技驚呆。他怎么也不會想到,在一個屏幕上只需滑動手指,像吃飯、打的、購物這樣的任務都能瞬間完成。徐可說,大開腦洞這樣的詞都太溫和了,應該是老王直接“嚇尿了”,“崩潰了”。
但是,老王如果想“嚇尿”別人,倒退25年恐怕是不夠的。他要穿越到200年前,才能感受到又一個跨度的變化。所以,信息化時代,嚇尿一個人只需倒退10年左右,而在前信息時代,嚇尿一個人要倒退200年。這就是未來學家所說的,當你處在一個高速發(fā)展的社會,它發(fā)展得越好,發(fā)展得也就越快,未來的發(fā)展還會更快。
據(jù)此,徐可描述了90后的玩樂文化所開辟的新市場,分兩個階段:
她提到欣賞社交App前輩Nice的標簽功能和Instagram的濾鏡功能,這兩個功能可以滿足年輕人show off的愿望。在90后的心中,一款好產品,它要么好玩,要么實用,要么要裝逼。
據(jù)統(tǒng)計顯示,全球的空閑時間加起來,每年有1萬億個小時, 如果把這些時間集中起來,利用起來,能創(chuàng)造多少價值?徐可希望陌生人社交讓每一個用戶花的每一分錢都在他切實的需求里,讓每個用戶花的每段時間都有貨幣的反饋 。
徐可不認為一二級市場將帶來一場寒冬,她認為這是市場秩序維穩(wěn)的序曲,只有在寒冬里,泡沫爆炸的時候,好的明星產品才殺出重圍,垃圾產品將不復存在。
此外,追溯一下中國人的文化,徐可認為,中國的農耕文化奠定的基礎就是協(xié)作基因。在傳統(tǒng)文化里面,如果你要種植,一個人完不成,必須協(xié)作;如果你要是抵抗洪災,必須協(xié)作。對比西方文化,徐可認為中國比西方更適合做這樣的事情。
對于某些媒體批判90后創(chuàng)業(yè)不靠譜的說法,徐可表示這種行為并不厚道。她反對90后創(chuàng)業(yè)不靠譜這樣的標簽。她認為創(chuàng)業(yè)大軍中,那些作為中堅力量的投機者目前并不是90后。企業(yè)的試錯階段都會經歷,在這個階段直接說不靠譜是不合適的。
在資本市場有一個說法,在社交領域,產品可能容易看,但是很難看懂,敢動社交的都是有夢想的人。
99%以上的社交軟件,都會面臨死亡的問題。因為巨頭搶占了這塊市場,大多數(shù)的新晉產品難以存活。1%剩下來的,可能是用錢去買數(shù)據(jù),有了用戶之后,也是數(shù)據(jù)不上不下,難以發(fā)展。即便最后活下來少數(shù)幾個產品,都會面對一個問題,難以貨幣化,而貨幣化的少數(shù)產品又會面臨一個問題,用戶流失度非常高,黏性非常差。我們期待用戶能夠像蜜糖一樣,能夠強烈附著在上面,但事實上用戶更像自來水一樣,從一個容器到另外一個容器。
所以我在做這款社交軟件之前,做了很多的監(jiān)測,也問了很多身邊的人,你真的不想社交了,你還有社交需求嗎。我得到的反饋,到底什么是社交需求?我提到的陌生人社交的時候,絕大多數(shù)人第一反應就是一款神器,或者問我第一句就是,你們這個能約炮嗎?我對自己做一個深刻的反思,是否社交產品最終它的終結點就是約炮的,是否用戶會慢慢流失興趣,喪失消極的態(tài)度,以至于用戶流失,沒有社交需求了。是否真正的切中了,滿足了人類最基礎,也就是偏低級的需求。
我做了一款APP,我們是主打一個技能變現(xiàn)的O2O,我們用大白話描述這款產品,用戶可以發(fā)布任何你的生活需求,比如我今天很無聊,十塊錢能能陪我看電影,這樣的模式。用戶同樣可以變身草根英雄,去幫助別人完成他的理想。
任務郊游,紅包敲門,技能協(xié)助,交易擔保,認證,是我們的主要設計。這個是我們的界面,它很像一個Uber,但是它是任務性質的。我們認為這一款產品,是一個能夠幫助你技能變現(xiàn),顏值變現(xiàn),信譽變現(xiàn)的產品。你這條路究竟能不能走得通,這個問題我不想回答,我們聊到下面你就知道了。
下一代的社交APP長什么樣,它具備什么樣的屬性,看起來很遙遠,事實上非常近的詞匯就是未來。未來這個詞對于我來說離我更近,因為我是1995年出生的,我自認為我是有幸在人群里面,我認為我們這一代人是最后一代從工業(yè)時代,進入前信息時代,并且從前信息時代進入互聯(lián)網時代的這么一代人。我的青春是經過了諾基亞197,索尼愛立信,我每一條微信會會有一萬條信息。00后可能跟我們95后又是不一樣的,他們沒有經過互聯(lián)網時代,所以他可能對比這些人來說,我能看的更清楚的是我們的前輩們,70后,80后,90后,在互聯(lián)網金字塔當中做出的卓越成績和巨大貢獻,可以說是變革性的。
我要提到的碎片化技能,我要舉個例子,為什么我說是變革性的?我有一個朋友,我們是通過打游戲認識的,他是一個90后。其實我身邊有很多的朋友,我不能說身邊的全部朋友,包括同事,包括在座的所有人,都是通過互聯(lián)網認識的,準確來說我們就是網友。我的CTO是通過微信好友的好友給我推過來的,我的合伙人是通過陌陌認識的。
我簡要描述一下我朋友的家庭狀況,他背景是處在食物鏈的偏下方,從小不好好學習,天天打游戲,父母放任不管,管不住。這個學生確實在高中之后就輟學了,故事發(fā)展到這個階段的時候,相信大家都會明白,該有轉機了,所以我不繼續(xù)贅述了。因為我今天有幸請到他過來,剛才有他的粉絲過來,他是什么樣的人,他現(xiàn)在的粉絲過百萬,他現(xiàn)在是一名選手,他的身價是千萬級,年收入我相信是我們這里人的十幾倍,他年收入也在千萬級。為什么呢?你會好奇為什么,憑什么一個90后可以賺那么多錢,他打游戲為什么能賺錢,這是碎片化技能。很簡單,他的粉絲經濟,加上熱度效應,他的顏值變現(xiàn),以及他的技能變現(xiàn),并不一定說專業(yè)技能。我說的碎片化技能,這個包括賣萌,發(fā)段子,罵人,打游戲,炒菜,長得帥,聊天,搶紅包,這都算是技能。在這樣的時代,只有在互聯(lián)網時代才有可能把它變現(xiàn)。
如果視線回到1990的中國,在那個時代,沒有4G,沒有E網,交流基本靠吼,通訊基本靠BP機,那個時候你買個大哥大,別在腰間就是土豪的象征。假設我們邀請那個時代的一個叫隔壁老王的人,帶他去見一下世面,看看25年以后的今天是時間樣子。于是把他帶上時光機,穿越到2015年,他這時候心里會怎么想,我們不妨想象一下。他看到的你在手機上按兩個按紐就可以吃飯,就可以打車,就可以購物,他看到了打游戲也能變成明星,他看到了不用高考,不用百萬大軍過獨木橋。過去的概念是什么,讀書、考大學,考公務員,成為金領,拿一份死工資?,F(xiàn)在就是一個輟學者,就是無所事事,就是一個網癮少年,也可以掙錢。
我覺得他可能這個可能會直接被嚇尿了,他崩潰了,因為這個世界他看不懂了。
這個就是我們提到的人類發(fā)展的問題,為什么會被嚇尿,假設老王回到了1990的中國,他覺得剛才被嚇尿是很不爽的感覺,他要去嚇別人。他要帶小趙回到1990年,小趙覺得震驚,但是小趙可能不會覺得嚇尿,老王要想嚇尿一個人必須要回到100年。假設公元前500年前的小紅知道了這個事情,她覺得這個很好,她就穿越到公元前3000年,她找到了小晴,她說我?guī)愦┰交厝?。你覺得小晴會想到什么,她覺得你吃飽了撐的沒事做,你跟我生活差不多。所以對于嚇尿單位的與崩潰周期是這樣描述的,如果現(xiàn)在發(fā)展速度極快的時代,信息化時代,你想嚇尿一個人可能只有十年左右,而如果在前信息時代,你要嚇尿一個人的周期在200周年,如果你要回到遠古時代,這個小紅想嚇尿一個人,她用火種和語言的轉換把當時的人嚇尿。
我剛才說的這些看似很搞笑,它給我們一個非常好的例證,老王為什么會被嚇尿了呢?這就是未來學家所說的,當你處在一個高速發(fā)展的社會,發(fā)展的越好,發(fā)展的越快,你未來的發(fā)展速度更快??赡芮捌谛枰缭竭@個周期的階梯時間非常長,但是越往后,它發(fā)展越好。
這個就不得不聊到90后是怎么開辟網絡文化的,剛剛聊到老王,和我好朋友的問題,我要拋出一個觀念,就是90后他們的思維,他們賺錢和花錢的消費理念是什么。這個不得不提到直播平臺,目前身價最高的是億級,這個人的名字叫小志。他為什么一年可以賺一個億,他靠打游戲,罵人,他自己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罵人,吸引了一大批的粉絲,粉絲在直播平臺通過購買虛擬道具去激勵主播的工作。他一個小時近收入是一萬人民幣,就是通過這個渠道,這個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
我為什么要說到90后的消費觀念和賺錢理念,你讓一個90后,朝九晚五工作是不太實際的。在發(fā)展速率非常高的時代,我們古代是以100年一個更替,我們現(xiàn)在是以80后、90來更替十年,現(xiàn)在是95后,00后,對于95后的消費文化還有意思。你換位思考一下你就會明白,當你看到你的初中同學調皮搗蛋的阿強,你覺得他以后肯定沒有什么出息。結果人家做了一個微博段子手,每天發(fā)發(fā)段子,累計了大量粉絲,每個月靠廣告費收入10萬。你的高中同學,不學無術的二狗,他通過打游戲,直播收入千萬,你想想看你是什么樣的。如果我是一個傳統(tǒng)的學生,我準備聽從父母的教導,老老實實考個公務員,我看到這些局面我是崩潰的,嚇尿的,看不懂。
所以說,90后玩樂了開辟新的市場。ABH效應是什么,QQ那個時代,我們的網絡詞匯是我是哦,忽忽,你是豬,反彈?,F(xiàn)在是這樣的,十感然拒,累感不愛,然并卵。你跟我們90后,95后說牛啊大哥,666,多喝熱水,我炸了,有毒,你不懂,你就OUT了。準確來說90后會將更多的資源投入玩樂當中,大環(huán)境促使。
用大白話來說,如果這個游戲我們都打,你不打,那你就OUT了。如果這個話題我們都知道,很多人在聊,你不懂,那你就失去了核心競爭力,你不能進入我們這個群體。所以這樣的成長活力,給90后帶來非常激烈的競爭,因為導致現(xiàn)在年輕人都會有手機依賴癥,如果一天不讓你吃飯還好,一天不玩手機是逼死我啊,會有這樣一個情況。
90后玩樂文化會給我們帶來新的市場經濟,有一些前輩們做的非常好,比如說NICE,有一個功能是深得90后的熱愛,因為90后的生活環(huán)境相對來講物質條件比較優(yōu)越,對比70、80后。他對于實用主義可能欠缺一點,但是他更需要的是滿足他的虛榮心,滿足他的社交認可度,滿足他的展示,這個是特別重要的。美圖秀秀為什么爆紅,90后為什么喜歡,說白了因為裝逼,讓人可以秀,就是一種文化。
可以再說一個成功的前輩,instragram它的濾鏡,它的圖片分享,因為好的產品一定從年輕人當中發(fā)酵出來的,你的先進文化,一定是慢慢往下的,給那些90后用的。我們綜合來說就是一款好的產品,它要好玩,要么好玩,要么實用,要么要裝逼。
講到這個點,有很多人其實之前也問過我,你們社交軟件是否等于約炮神器,是否你們社交軟件的重點就是約炮神器,有一些媒體說我是來干死他們的,我沒有要干死任何人,他們作為前輩來說,是我們的基石,是一個拓荒者,是開拓者,我非常尊重他們的成績。但是可能每一個產品必須有時代特征,在這樣可能年輕人將會統(tǒng)治下一代文化的前提條件下,你套老舊的走不通了。約炮就是思維解禁的問題,如果你要是開放的人,你想約炮,你們下樓買個牛奶也會約。它并不需要一個APP,專門為它開辟這樣一個市場。所以這也是人類非?;A的,非常低的需求。
我們現(xiàn)在可能對這樣的社交產品需要一些深思,這也是為什么99%的社交產品,因為它想去抄襲我們,抄襲我們的模式,包括噱頭,以集體失敗告終。因為你的用戶苛求度已經不再約炮了,所以社交APP不等于約炮神器。
市場第二階段會進入認知贏余的階段,是一個教授一直在從事的這個行業(yè),他在這個書中,據(jù)統(tǒng)計顯示全球的空閑時間加起來,每年有1萬億個小時的時間,我們浪費了多少,如果我們把它集中起來,利用起來,我們能創(chuàng)造多少價值。這也是我們對這款產品的深思,以及對陌生人社交的愿景,用白話來說,我希望它是讓每一個用戶花的每一分錢都在他切實的需求里,讓每個用戶花的每段時間都有貨幣的反饋,兩個人發(fā)生交互,兩個人的社交之間,最終目的是什么,不是約炮,不是只是兩點一線的交流,而是共同創(chuàng)造價值。如果用文藝的說法,或者非要給它下一個定義,這個就是認知贏余。
說到下一代新的社交,應該有怎樣的基因,這個基因能不能在這片沃土去生長,就是中國是不是適合這樣的線下發(fā)布任務,線下幫你完成的這樣一個產品屬性,能在中國實現(xiàn)。那就一定要說到中國的協(xié)作基因,中國的農耕文化奠定的基礎就是協(xié)作基因,因為在遠古文化里面,如果你要種植,你一個人干不來,必須協(xié)作。如果你要是抵抗洪災,必須大家一起,這個是千百年來的。對比西方就不一樣,西方是海洋文化,崇尚個人英雄主義,我自己去漁獵,他們更偏向于律法和契約,我認為中國比西方更適合做這樣的事情。
我說的下一代新生代的社交是什么樣子,新一代的社交應該是不再是像現(xiàn)在的,回歸社交本身,社交產品并不是幫助你認識別人的工具,將不再是一個工具,而是一個讓你們現(xiàn)實和網絡融合感更高的一個線下能夠發(fā)生真實交互的,所以我們也是非常激勵用戶真實度,所以我們有一個認證的機制,但這個認證怎么激勵大家認證,你要能提現(xiàn)。之前有用戶反饋你們這個太難了,不知道你們這是干嗎的,這個我們都收集了這些建議。我們當時做了一個小范圍的活動,就是抽獎發(fā)紅包,結果這些用戶分分鐘什么都會了,既會發(fā)任務,也會發(fā)紅包,還會提現(xiàn),就是有錢可使鬼推磨這句話是沒有錯的。
說到90后的問題,其實大家都有很多疑問,90后創(chuàng)業(yè)是不是靠譜,上個月有很多文章拿出一些在風口的90后,風口浪尖的90后,對他們進行了批判。因為我自己也是90后,我個人認為,媒體這樣的行為雖然給我們一些用戶量,但是我認為不太厚道,從一開始就把這個標簽,和你個人色彩帶進了這批新生代用戶里面。
事實上在互聯(lián)網的創(chuàng)業(yè)大軍當中,這是一片紅海,所以會有無線多的投機者,無線多想要站在風口上飛起來的豬,一定會存在的,但是的中堅力量絕對不是90后,給90后添加各種標簽。風口過去了,激情過后,你又把他們踩下地,這是比較不厚道的行為。
特別有一些稿子我也看了,對于90后有一些創(chuàng)業(yè)者,可能現(xiàn)狀不太好,比如馬加加,他的產品有點問題,誰產品方向出現(xiàn)了失誤被砍掉了,我認為這個想法是很狹隘的,你不能以面蓋面。企業(yè)的試錯階段都會經歷,你在這個階段直接說這個是不靠譜的,也建議大家去看一本書,有一本書叫《烏合之眾》,十八世紀寫的,這本書就說到群體效應是讓人變的愚蠢的效應。
一二級市場寒冬為社交帶來什么,我認為這不是一場寒冬,這個市場秩序維穩(wěn)的序曲,只有在寒冬的情況下,泡沫爆炸的情況下,才有好的明星產品殺出重圍,垃圾產品將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