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央視315晚會曝光網絡刷單行為,盡管并未直接點名P2P平臺,但是曝光刷單行為的電視畫面中出現了不少網貸平臺的身影,包括融金所、借貸寶、網信理財、唐小僧。
四家平臺近日通過不同渠道均聲稱,企業(yè)沒有蓄意刷單沖量,而是“極少數羊毛黨惹的禍”。
其中,借貸寶聲明稱,網絡羊毛黨試圖用這種非常規(guī)手段騙取借貸寶的推廣補貼,給借貸寶帶來了很大的品牌傷害和經濟損失;融金所也通過微信平臺表示,“極少數羊毛黨,利用刷單軟件或其他刷單技術進行不正當競爭,以此獲取平臺豐厚的獎品或其他形式的獎勵。”網信金融集團回應稱,此前網信就發(fā)過聲明,并對“羊毛黨”做了封號處理。
唐小僧董事長兼總經理孟凡波則告訴澎湃新聞,他們也是“薅羊毛”的受害者,公司也在采取技術手段,對甄別出的“羊毛黨”不發(fā)放獎勵。
那么,羊毛黨是什么黨?就是網絡刷單么?
先舉個例子,每當百貨公司搞送券等促銷活動時,均會有黃牛出沒,比如低價從顧客手中收券、換取百貨公司最大禮品或獎勵的方式從中贏利。此外,還有一些職業(yè)買手,搶低價貨再轉賣給別人。
而在互聯網領域,則存在一批人,專門盯著各大平臺的促銷活動,獲得收益,這類人被形象稱之為“羊毛黨”,他們并不能成為各互聯網企業(yè)的穩(wěn)定客戶,而只是賺一把就走。
其中,具體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互聯網金融平臺為了獲客,大多會做很多營銷補貼活動,羊毛黨就會沖著高利率新手標、注冊獎勵以及好友推薦獎勵等到互聯網金融平臺注冊投資,并在短時間內就撤資離開。
在網上搜索“羊毛黨”時,專門分享介紹各類薅羊毛信息經驗的網站及微信公眾號并不少見。例如,在“羊毛圈”公眾號上有一篇2015年12月2日發(fā)布的“網信理財羊毛拾遺”,不僅詳細介紹了網信新手紅包和邀請好友紅包的發(fā)放規(guī)則,還貼出了一位“羊毛黨“的紅包”戰(zhàn)績:在網信理財上通過加好友獲得了109.5元的獎勵。
就此,當然也催生了一些專門從事此類服務的公司,召集用戶一起參與刷單,與用戶分成,這也就與央視曝光的網絡刷單公司,通過各種社交軟件組織,集體行動。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無法辨別哪些刷單行為是互聯網平臺主動的刷流量刷用戶行為,哪些是羊毛黨主動發(fā)起。
“雖然每次紅包的數量少,但是積少成多,不少小P2P平臺就這樣倒在了‘薅羊毛’上,而這些羊毛黨每月收入十幾萬的都有”,一位P2P人士稱,為了專業(yè)“薅羊毛”,有些人甚至會到邊遠地區(qū)以低價收購大量身份信息,然后偽造IP地址虛擬多臺電腦設備方式,或者用軟件同時控制多臺智能終端做為肉機。
另一位P2P人士透露,“有的理財產品投入幾十上百萬元資金進行促銷,但遭遇‘羊毛黨’基本上半數要‘打水漂’。有一家以P2P起家的知名企業(yè)搞拉好友注冊送返利活動,一個月被‘羊毛黨’薅走300多萬元?!?/p>
對此,上述自稱并未蓄意刷單的P2P平臺稱,它們也在積極防范羊毛黨刷單。
據介紹,P2P平臺辨別“羊毛黨”主要看三點:投資者是不是壓平臺優(yōu)惠的最低金額投資、是不是短時間集中注冊、是不是大量相同IP地址注冊來辨別。
對此,燦咨詢高級研究員張葉霞的觀點是,P2P平臺尤其是新平臺對‘羊毛黨’有一種復雜的情緒,早期人氣不旺,不得不讓‘羊毛黨’托自己一把,后期當然就不太喜歡純賺平臺補貼的行為。
比如陸金所,早就著手通過游戲規(guī)則的設置,主要是提高抵扣要求,來嚴防“羊毛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