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i醬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迅速躥紅,微博粉絲數已經達到773萬人,微信公眾號文章也篇篇是破十萬的爆文。3月19日,Papi醬正式確認獲得來自羅輯思維、真格基金、光源資本和星圖資本等聯(lián)合投資的1200萬人民幣,此輪投資為天使輪。Papi接受1200萬投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2月24日,網絡爆料papi醬已簽約Baby的經紀團隊。2月25日,papi醬本人在接受騰訊娛樂記者的采訪中,否認已簽約Baby 的經紀團隊,并表示未來會把主要精力放在視頻內容制作上面。
3月15日,網傳papi醬的團隊在接觸多家知名投資機構和天使投資人。項目估值3億人民幣,這3億的估值是資本方給的報價還是papi醬團隊自身給的期望估值就不得而知。
3月17日,papi醬本人與羅胖的合照在朋友圈被瘋傳。馬里奧也腹黑了一把,果斷“盜圖”。
結合此前朋友圈瘋傳的小道消息,就覺得有好事將近。不出所料,3月19日雙方正式對外宣布,papi醬獲得1200萬的天使投資。
“papi醬”最早是通過小咖秀制作一些搞笑類嘴對嘴視頻,夸張的演技迅速讓她進入看客們的視線,但是這并沒有讓她迅速火起來。15年7月份的時候,“papi醬”就已經開始在小咖秀開啟的她的紅人之路,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后來,“papi醬”開始入駐其他平臺,從剛開始的嘴對嘴轉變到自導自演。從8月份開始,她開始制作一些自導自演的視頻通過秒拍分享到微博。直到10月下半旬,“papi醬”開始推出語言系列搞笑視頻,一發(fā)不可收拾,開啟“暴紅模式”。其中,《上海話+英語,大媽指數提升58百分點!》播放量超過830萬,《像臺灣人一樣說東北話》播放量達400萬。后續(xù),逗比女神陸續(xù)推出《上海話+英語...》、《臺灣人說東北話》、《男性生存法則》的系列視頻。
1月26日的時候,我寫一篇關于papi醬的分析。有幸的是,在那個時候馬里奧對papi醬再各大平臺上面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了。這里主要分為兩個階段進行對比。
第一階段(統(tǒng)計時間2016年1月26日)
社交平臺:
視頻平臺:
短視頻:
第二階段:(統(tǒng)計時間2016年3月20日)
社交平臺:
視頻平臺:
短視頻:
通過兩個階段的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papi醬近兩個月的發(fā)展比之前6個月的發(fā)展還要迅速。其中有幾個點值得我們去注意:
1)粉絲
老羅個人微博加上羅輯思維官方微博的粉絲加起來超過100萬(此處不去除重復部分了)。Papi醬的微博粉絲已經超過760萬,其他平臺的粉絲就不說了,因為兩者沒有重疊的入駐平臺,也不能拿來作為對比。由于papi醬未公布微信正式數據,所以,這邊就只對比微博的粉絲數據。
2)視頻播放量
2016年1月25的時候,羅輯思維的視頻播放量是3.3億次。3月20日,老羅視頻的播放量為3.4億次。在來看看papi醬的視頻播放量,1月26日papi醬在傳統(tǒng)主流視頻的播放量還未超過6000萬。截止3月20日,papi醬的視頻播放量已經超過2億
PS:小視頻平臺數據并未加入統(tǒng)計,如果算上小視頻平臺,整體播放量應該已經超過老羅
姜還是老的辣,老羅雖然各方面數據跟papi醬無法對比。但是,老羅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了,papi醬才剛開始。
1)內容
眾所周知,老羅的優(yōu)勢在于其自身強大的知識儲備,這一點在邏輯思維的內容制作方面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Papi醬的視頻內容主要集中于泛娛樂領域。如果硬要給邏輯思維的內容下個定義,可以把邏輯思維的內容列入“雞湯領域”。2015年,社會化媒體平臺轉發(fā)量最多的兩類的內容分別是“心靈雞湯”和“泛娛樂內容”。
2)用戶群體
papi醬的粉絲主要集中于90后,這一類群體分為三類:
這三類群體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消費能力有限。不夠其的優(yōu)勢在于,這類群體數量較為龐大。
羅輯思維的主要用戶集中在80后,這兩類群體都已經渡過工作和生活給他們帶來的經濟壓力的痛苦階段,并且具有很強的消費能力。“羅輯思維”和“一條”都在這一群體嘗到甜頭了。因為這個不是本文的主題,所以,具體這里就不贅述了。
Papi醬和羅輯思維在內容和用戶兩個方面的互補是不是促使兩者走在一起的原因? 1+1能不能等于2,大家拭目以待。
Papi醬從始至終,都是以原創(chuàng)短視頻為主打內容。從內容題材和內容載體方面判斷,可以將papi醬的內容歸類于“快消類內容”。
何為“快消類內容”?
Papi醬為什么尋求融資?
1)項目發(fā)展遇到瓶頸
2)內容的局限性
Papi醬的屬于“快消類內容”,優(yōu)勢顯而易見。其中的短板也非常明顯,變現(xiàn)的渠道過窄,離錢很遠。張大亦、喜哥等類型的網紅,雖然影響力不足以與papi醬相比。但是,她們的變現(xiàn)方式簡單粗暴,只要滿足一定的基礎條件,投入的產出比是大于0的。并且,能夠再短時間內實現(xiàn)變現(xiàn)。還有一點,支持張大亦、喜哥等類型的網紅變現(xiàn)的市場環(huán)境也相對成熟。
除了變現(xiàn)渠道之外,papi醬粉絲的忠誠度并不是那么高。只要papi醬的產出的內容持續(xù)性不足、內容同質化較高,很容易就會產生用戶流失現(xiàn)象。
3)團隊化運作
內容產出、粉絲維護和商業(yè)化運作,這些都需要專業(yè)的運營團隊。這里papi醬有兩條路可以選:
第一條路,papi醬選擇在內容中插入廣告,利用廣告帶來的收益自己組建團隊。
選擇“第一條路”的問題所在:
A、在papi醬的內容中插入廣告的難度極大。接廣告,你首先需要面對的是對用戶進行分析,劃定人群。Papi醬的粉絲群體除了年齡層次比較確定之外,其余標簽都比較模糊。除非廣告主是土豪,或者papi醬對粉絲用戶進行二次篩選,這個難度也非常大,這是需要專業(yè)的運營團隊進行操作。
B、團隊組建緩慢,跟不上項目發(fā)展的步伐。Papi醬的項目已經渡過成長期了,這個階段需要的是專業(yè)的運營團隊介入進來,從內容運營、用戶運營等方面多維度穩(wěn)定項目。團隊組建過于緩慢的話,內容后續(xù)產出乏力,內容質量和新鮮度下降,用戶缺少運營。最終造成大面積用戶流失,項目也會因此提前進入衰退期
第二條路,papi醬選擇資本介入,快速組建團隊
papi醬項目所處的發(fā)展階段,迫切需要組建一支專業(yè)的運營團隊。只有專業(yè)化團隊的參與才能保持這個項目健康的發(fā)展下去。
羅輯思維發(fā)展至今已經有3年了,早期借助微信的紅利,實現(xiàn)大規(guī)模聚攏粉絲用戶。羅輯思維早期發(fā)展的時候也通過廣告尋求變現(xiàn),不久之后,老羅就放棄了在廣告方面的挖掘。轉而繼續(xù)深化社群模式的探索,并且介入電商領域。社群和電商讓羅輯思維整個項目發(fā)展至頂峰。為了保持項目的持續(xù)盈利模式,迫使羅輯思維需要尋找新的變現(xiàn)方式。
羅輯思維最大的優(yōu)勢在用戶、商業(yè)模式等方面擁有很強的項目經驗。資本輸出和商業(yè)模式輸出成為兩個可以幫助羅輯思維突破項目發(fā)展瓶頸的方向。
羅輯思維的項目經驗恰巧是papi醬團隊最需要的。選擇一家或者多家資金實力強勁的投資機構聯(lián)合投資對于羅輯思維來說,風險是最小的。在降低風險的同時,也能最大限度發(fā)揮羅輯思維的優(yōu)勢。
投資機構那么多,為什么有真格基金?
原因無他,實力和經驗。綜合各方面的因素,新媒體領域的最活躍的投資領域就是真格基金,下圖為真格基金在新媒體領域的投資項目統(tǒng)計:
Papi醬和羅輯思維兩兩結合,優(yōu)勢互補也非常明顯。Papi醬在用戶、內容制作方面具有較強的優(yōu)勢,羅輯思維的優(yōu)勢在于商業(yè)模式探索方面。
papi醬如果沒有在廣告領域進行探索,簡直就是暴殄天物。在此之前,papi醬須對內容形式進行調整。Papi醬的內容,給人的印象就是以吐槽為主。吐槽性質的內容并不利于廣告內容的融入,廣告無法融入的話,內容的就會產生很大的排斥感。試問哪家品牌敢拿自己家的產品給papi醬吐槽,敢的舉起手來,讓我們給你點個贊。
Papi醬團隊最需要的部分是,先組建一支專業(yè)的內容策劃團隊。對原先的內容進行優(yōu)化調整,讓品牌可以再內容、場景、道具等環(huán)節(jié)中植入。papi醬第一步應該是對內容下手。
別忘了,羅振宇之前的職業(yè)背景。90級華中科技大學新聞系畢業(yè);北京廣播學院(現(xiàn)中國傳媒大學)電視系碩士;中國傳媒大學博士。前央視主持人,知名制片人,第一財經頻道總策劃。老羅在內容制作方面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對于papi醬內容策劃團隊組建的過程中能夠發(fā)揮很大的作用。
Papi醬之前的內容如果你仔細劃分的話,其實內容分類非常明顯。內容制作都是系列化,papi醬再內容調整方面可能會往系列小短劇發(fā)展。
內容調整不只是為了迎合廣告,廣告只是一部分而已。羅輯思維作為國內互聯(lián)網社群的最早探索者,在社群構建和價值挖掘方面功力不可謂不深厚。不過,papi醬的社群可能會與羅輯思維自身的社群不同。
第一,社群將免費開放給粉絲,以papi醬目前的內容還沒有足夠的內容場景讓粉絲付費。
第二,福利大放送
這個社群的主要目的是粉絲群體的維護,用于日后為其他子項目鋪路。
此次融資通告中有一個特別的細節(jié),papi醬的合伙人楊銘。
楊銘何許人也?
Angela baby的經紀人兼Papi醬的大學同學,在選擇合伙人上,資本方絕對不允許被投團隊在這方面為所欲為??隙ㄊ窃谀撤矫孢M行考慮,papi醬此前就表示自己不會出道。
楊銘的優(yōu)勢主要集中于娛樂圈的演藝經紀資源,羅振宇和papi醬都在內容制作方面有很強大的經驗。
會不會有一種可能性,兩者聯(lián)合推出內容孵化平臺,進行IP孵化。Papi醬和老羅對內容進行把控,楊銘則是培養(yǎng)藝人,對藝人的個人價值進行挖掘。
這三個方面只是個人的猜測而已,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對于Papi醬的估值是不是值3億,各持己見。網絡上比較認可的一個看法是papi醬轉做電商,走張大亦、喜哥等網紅的發(fā)展道路。個人對此看法不太認同,papi醬的內容消費場景沒有很強的電商基因,本身泛娛樂化內容粉絲的忠誠度就很脆弱。在沒有電商基因的前提下,強行介入電商,很容易打破與粉絲之間脆弱的關系鏈。
假設非要做電商,那你覺得賣什么合適呢?
還有一點,papi醬粉絲群體標簽本身就很模糊,根本就無法精準的選擇產品。雖然,微博上面有十幾萬的轉發(fā)。不要忘了,那是基于發(fā)的內容能夠使我開心,我愿意把開心分享給別人。如果papi醬發(fā)的微博是賣產品的廣告,會不會還有十幾萬的轉發(fā)!
對于Papi醬值不值3億的問題我不是很關心,倒是比較在意papi醬什么時候能夠賺到3億。人生如戲,全憑演技!papi醬別入戲太深,做好自己的就行了!
?
本文由 @馬里奧,個人微信senngood(新媒體課堂,微信公眾號:xinmeitiketang)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